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下表为古代中国有关牛的部分记述,据此,可以推知
记述出处
凡祭……天子以栖牛(色纯的全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经简单挑选的牛),士以羊、豕《周礼·曲礼》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谆(chun,大牛)《诗经·小雅·无羊》
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淮南子·说山》
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故杀者徒—年半《唐律疏议》

A.牛是度量社会财富的主要依据B.牛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C.耕牛的私人所有权受严格限制D.牛的重要性随农业发展而提高
2021-03-17更新 | 53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耕区扩展图

中国历史上经济区一般区分为内地农耕和边疆游牧、渔猎两种类型,这个结构基本稳定,但唐宋时期有较大变化。清代西北、东北等区域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以江南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农业生产、人口数量、商品经济、新生产方式、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这也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形势。

——摘编自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16世纪前后,地区分化增强:东南部得益于伦敦的政治特权,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西南和中部以毛纺织业为主;北部明显落后,但有初步的棉纺织业、冶铸业、煤炭业。19世纪,建立在地区分工之上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西北部最发达,以工业为主;东南部以伦敦的金融业为中心,为工业提供资本,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学者史建群在《井田与井田制度》一文中指出,《孟子》《周礼》所述按“一夫百亩”标准分配土地的制度,并非殷商、西周之制,而是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推行的授田制。这是因为春秋时期
A.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B.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
2021-03-07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689年,康熙帝命人以南宋楼璃原作为基础,融入清代风俗并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重绘《耕织图》,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康熙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并于序首、序尾盖印。此图


A.体现了满汉绘画艺术交融B.印证农耕文明没有根本突破
C.反映了清代文化专制主义D.有力证明文人画的发扬光大
2021-03-06更新 | 3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牛为耕稼之本”,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唐·张廷珪言:“君所恃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资在耕,耕所资在牛。牛废则耕废,耕废则食去,食去则民亡,民亡则何恃为君?”因此,自西周“诸侯无故不杀牛”起,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畜力,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入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汉律》云:“不得屠杀少齿”,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不按照法定宰杀标准、不经官方机构的审批,无论是牛主(牛的所有者)还是他人,私屠乱宰牛都是犯罪,要受法律的制裁。《淮南子·说山》高诱注云:“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唐代之后,历代法律规定的具体刑罚有轻有重,因时而不同,唐律规定“徒-年”,宋初《刑统》则是“决脊杖十七放”,南宋《庆元条法事类》“徒一年半”,元代“杖一百”。明清律规定:私宰牛马者,杖一百。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法律禁止任意宰杀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耕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而保证政府财政有充足的税源,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魏殿金《中国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耕牛保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严格保护耕牛制度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表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著作概况
《汉书·食货志》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田多垦辟”
《后汉书》“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后汉书》王景迁庐江太守,“教用犁耕垦辟倍多”
A.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B.犁耕技术已经基本定型
C.耦犁是牛耕主要形式D.政府注重犁耕技术推广
7 . 据史书记载,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官方在襄阳屯田,一次就从荆湖民间买牛700头;绍兴七年(1137年),大臣薛弼在荆襄屯田,一次从四川民间买牛3000头。这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形势严峻B.牛耕技术趋于成熟
C.官方垦田倚重畜力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耕作方式已居于主要地位,但汉代以来的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也还存留着,这种并存情况在唐及以后各朝代都存在。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古代
A.农耕文明持续发展B.生产模式呈现多样化
C.农业产量难以提高D.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虞、夏到春秋时期,我国农业仍保留了从原始农业脱胎而来的明显印痕,木质耜的广泛使用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工具已日益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未耜仍以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用铁铸农器大体始于春秋中期或稍前,到了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的普通。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我国农具的发展轨迹及其意义。

材料二   1   1923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

功能、用造种类、明细
耕地和平整土地木把铁柄犁、两行排齿耙、耠子、推耙、锄
播种两齿下种耧、石磙
收割或打场木叉、镰刀、木锨、竹帚、条箩、筛子、簸箕
灌溉水戽、辘轳
收获或运输扁担、木制独轮手推车、木制铁瓦大车、拖车
加工磨、碾子

表2   1958—1981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

功能、用途种类、明细
平整土地用农具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机引大中型犁、机引圆盘耙
中耕农具耘锄
播种农具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
灌溉用具铁制水车、木龙水车
收获或运输农具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双轮小拉车

——摘编自杨学新、任会来《中国农具80余年的变迁研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2与表1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021-02-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以下史实,反映了西汉时期
甘肃武靡咀子48号汉墓
出土了西汉木牛犁模型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出土了巨型犁件
居延(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汉简记载了诸多“田卒”、“治果渠卒”等称谓
A.自耕农经济的盛行B.农业经济区北移
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D.地方治理的加强
2021-02-01更新 | 60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