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近年来,河洛地区出土了大量两汉时期的铁农具,主要包括翻耕农具、中耕农具、整地农具、播种用具、收获农具等。这说明当时河洛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冶铁技术全国领先
C.农业生产力质的突变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之交,人们已发明了展性铸铁,如洛阳出土的空首铁镈(锄田去草的农具)和长沙出土的小铁臿(掘土的农具)就是用展性铸铁铸造的,这种镈和臿比青铜锐利、坚韧。这可以佐证当时
A.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B.粮食产量得到显著增长
C.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耕作方式有了较大改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唐代部分统治者对耕牛的认识。据此可知,这些认识
A.表明牛耕开始受到政府重视B.反映了耕作技术日益进步
C.降低了唐代皇室的祭祀规格D.有利于农耕生产稳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轮作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土地实行休耕制;宋代以后,人们广泛采用梯田耕作法。这些做法
A.旨在减少土地水土流失状况B.扩大了土地开垦面积
C.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D.提高了土地利用强度
2020-11-26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回顾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柱状图。据此可知
A.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未发生质变B.土地兼并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桎梏
C.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高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
2020-11-14更新 | 1513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是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的“耕种”画像砖。此画像砖反映了当时
A.男耕女织生产方式的形成B.集体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农业耕种体系的完善D.犁耕技术的日益成熟
8 . 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掌握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蝗,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推广……这些史实说明
A.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缓慢B.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C.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D.古代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10 .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这反映了
A.古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实用性不强B.小农经济对科技发展有阻碍作用
C.封建王朝不注重推广先进技术D.农民的思想意识需要与时俱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