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以赵过为搜粟都财。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日代田。…用耦犁,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斜以上,善者倍之”,材料体现了
A.精耕细作模式B.铁犁牛耕普及C.重农抑商政策D.江南初步开发
2021-01-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表1   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

时代

出土地点

粮食遗存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

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

河南洛阳西郊汉墓

稻米、小麦、大麦、粟、黍

西汉早期

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

稻米、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

西汉早期

河北满城汉墓

稻、黍

西汉晚期

河南辉县汉墓

稻、粟

东汉

陕西西安东汉墓

稻、大麦、薏苡、粟、黍

据表1可知,当时黄河流域

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
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
2021-01-24更新 | 97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其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哪些挑战?
4 . 有的学者估计西周全盛时期和春秋中后期人口的最高峰值可达2000万人。从战国时期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达到3200万以上。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B.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
C.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D.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
5 . 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6 . 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报告,在江苏地区共发现春秋时期铁器3件,包括农具用铲1件,杂用器具丸1件、条1件;发现战国时期铁器6件,包括农具铁锸1件、2件、镰刀2件,日用器具鼎1件。据此推断当时
A.铁农具的体系齐全B.铁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
C.冶铁技术得到普及D.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2021-01-07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铧、铜壁土。该组文物磨损严重,使用痕迹明显。这组农具体型较大,铜铧铜壁土合重约10公斤,是依靠人力无法使用的大型农具。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已经出现B.青铜农具已大规模使用
C.生产能力有所提升D.小农经济已经普遍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祯《农书》记载某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珑,横桥四堕,中置楼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楼,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该农具
A.出现于春秋时期B.因犁壁的发明而推广
C.适用于南方水田D.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9 . 如表是以公元纪年为时间尺度,根据学者研究制作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变化表。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公元)气候状沉冬半年平均气温与21世纪初比较增(+):减(—)粮食亩产量(与前一时期比较)增(+):减(—)
1—200年温暖期+0.30℃+22.9
210—560年寒冷期—0.47℃—2.3—0.4
570—770年温暖期+0.23℃+29.9
780—920年寒冷期—0.5℃—7.5
930—1310年温暖期+0.18℃+9.4
1320—1910年寒冷期—0.39℃+16.0

A.气候变化决定了封建王朝兴衰B.温暖期没有出现北方民族大规模南侵
C.粮食产量增长均出现于温暖期D.世界形势变迁影响粮食产量变化趋向
10 . 下表反映的是清代湖北部分县农业的生产情况。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地区概况
松滋县田内冬春季种麦或豆,夏季秋季产面或稻
英山县田中先种水稻,秋季以后则种大麦、芸苔或小麦,地中则以棉花、蕃芋、豆菽、芝麻、芦粟等与小麦轮种
石首县棉花、黄豆、绿豆、高粱、芝麻、黍粟与菜麦轮作
A.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程度较高B.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较突出
C.粮食生产开始出现精耕细作D.轮作技术打破南北农业格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