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汉代犁耕的记述,关中地区以轻便无床的耧犁为典型,作条、下种、覆土一次完成,一牛一人,日种一顷;而同期辽东地区的“辽东犁”,属大型有床铧犁,“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两地的经济交流少B.两地的自然差异大
C.两地经济类型不同D.犁耕技术推广艰难
2 . 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2021-05-05更新 | 174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图
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4 .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表1整理自该书。
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
二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收薪炭。
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

表1
由表1可推知,该书集中反映了东汉
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B.大地主田庄经济形态
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类型齐备,从开荒整地到收获加工拥有一套完整的农具体系,特别是铁犁坚固锋利、配件齐全。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家庭手工业发展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说明铁制农具使用广泛D.适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广西出土的一件西汉初期《东阳田器志》木牍上,记录了当地使用来自吴国东阳地区(今江苏)的铁锄、铁锨、铁钪、铁锸等农具的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汉朝各地
A.农业生产力水平都有提高B.铁质农具的制造各有千秋
C.封建生产关系已普遍建立D.土地开发与兼并急速发展
7 . 下图呈现了部分汉代农耕工具与技术,它们的出现
A.有助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B.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南移
C.根除了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推动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图1、图2是中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的拓片。这些拓片反映出
A.汉代南北方地区生产力都有所发展B.汉朝我国耕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C.陕川两地到汉代开始使用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9 .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朝牛价很高,“牛一头直(值)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价格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时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小农经济的形成使牛增值
C.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D.精耕细作方式的不断发展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10 . 下图是汉朝时期一些画像砖中呈现的或与农业有关的耕作现象。这些技术的出现
A.促进了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B.表明汉朝精耕细作技术南移
C.彻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D.有助于汉朝社会经济的进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