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西汉时贾谊也描述说:“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上述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和血缘观念的淡化B.政府增加了赋税和兵源
C.井田制瓦解,私田确立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77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河南登封阳城战国冶铸铁遗址出土的铸范,按器类则以䦆、锄等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最多,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河北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以上考古发现(     
A.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成熟B.说明地理环境影响农业生产
C.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证明精耕细作模式已经定型
2022-07-07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求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下面两幅耕织图可以用来说明(       

   《南宋耕织图》                                        《乾隆御制耕织图》
A.科普画册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B.我国古代农业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C.用绘画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原貌D.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年考古发掘出土了春秋晚期的一些文物,如湖南长沙出土了小铁香,河南洛阳出土了空首铁镈。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北方耕作技术落后于南方B.农业生产的范围拓展
C.铁制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已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氾胜之书》记载的区田法,主要以小区(小块土地)为基础,深挖、点播、密植、施肥、灌溉、管理等各项措施都集中在小区。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农业林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集体劳动D.自给自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北方的铁犁牛耕技术已在江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东汉以后,江南再次出现“东南以水田为业,人无牛犊”的局面。另据考证,秦汉时期江南铁制农具出土地点大都在北方移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先进的耕作技术尚未实现普及B.南方战乱频繁导致经济衰退
C.南北经济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逐渐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秦汉以来,创造了型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这说明
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D.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就明确论述:“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他在《资本论》第1卷中又明确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10 . 下图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C.家庭经济农牧互补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