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表中信息佐证了秦汉时期
功能类型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
初耕工具铁锸、铁犁、铁斧61%山西、山东
播种工具耧铧7%河南
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
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
A.中国冶铁水平领先世界B.黄河流域农耕工具完备
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播种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2 . 下表所示是目前出土的13幅东汉时期的牛耕图画像石(包括2幅壁画)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陕北
山东滕县、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北方牛耕较南方更为普遍B.牛耕技术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犁耕技术出现多样化趋势D.精耕细作农业已经走向成热
2021-09-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汉代早期农书记载,“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耕作制度和选种、育种的方法已在关中地区广泛使用。这些记载可印证,中国古代农业
A.耕作工具多样B.重理论、轻技术
C.注重精耕细作D.区域发展不平衡
5 . 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农民没有铁器进行耕作,可向政府借用,借用的铁农具受到损坏,也不必赔偿,只需书写材料说明即可。据此可知,秦国
A.废除了严刑峻法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冶铁业由官府垄断D.铁农具已广泛用于农耕
6 . 春秋以前,采取井田制和“千耦其耘”“十千维耦”的奴隶集体耕作方式。进入春秋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开始成为可能。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民的辛勤劳作B.生产工具的革新
C.各诸侯国的变法D.土地经营权转移
2021-07-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汉四百多年间,我国的传统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逐渐形成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
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8 . 如表是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宋辽金元清(19世纪时)
全国耕地面积(亿亩)6.47.210.5
粮食亩产量(斤)154140—343155—337
粮食总产量(亿斤)889.821749.45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斤)696.01113.62456.0
全国人口数(万人)900012000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988.71457.9780.0

A.粮食供给基本能满足社会需求B.农业生产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
C.农业生产依赖于经济作物种植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2021-10-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宋元时期河南天中地区农业收割工具的相关记载。由此推知,宋元时期的天中地区
工具用途
主要用于收制稻类作物
主要用于收获高粱、麻类等
主要用于收割麦类作物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B.农业灌溉工具得到改进
C.农业、林业均衡发展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巨变
2021-06-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曹魏时期,金城(今兰州)郡守苏则“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具体做法是要求民众将每亩地分成3垄3圳,播种圳时,锄草时将垄土下锄培壅苗根。圳、垄每年互换轮种。材料说明,当时兰州地区
A.农耕经济空前繁荣B.农业技术超越中原地区C.粮食产量持续增加D.精耕细作模式已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