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发展要求
2021-12-10更新 | 45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出土于江苏睢宁县的东汉画像石的画面(局部)。画像描绘了田间农夫举锄耘草、扶犁耕地、播种的劳作场景。该图说明当时
A.犁耕技术普及全国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男耕女织分工协作D.农民生活富足安详
2021-08-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在1石左右(合今每亩51.1公斤),高者2石。宋朝多在1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2-3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如果除去高产杂粮种植的因素,明清两朝的粮食生产也基本没有超过这一水平。这说明宋代
A.南方推行稻麦轮作制度B.传统农业生产臻于成熟
C.已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D.农业生产工具普遍革新
2021-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边疆开发与治理

材料一   皇甫隆,三国时期魏国人,嘉平年间(249254年)任敦煌太守。敦煌地处西陲边地,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当地多沙地,碱性很大,宜于过水漫灌。但当地农民往往“灌溉蓄水,使极濡洽,然后乃耕”,结果水干后地块易板结,造成“收谷更少”。皇甫隆到任后,看到当地百姓仍在沿用原始的耕种方式,遂实地考察,因地制宜,亲自教农民采用耧耕法,推广薄水漫浇法,“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他还下令禁止当地妇女穿用羊肠裙(用一整匹布做条裙子,如同羊肠一样盘结在身上,浪费且活动不便),改穿中原地区流行的简易裙。由此,“西方(敦煌地区)以丰”。时人称赞其“勤格爱惠,为下兴利”。

——摘编自魏明孔《曹魏对金城、河西地区的经营述论》

材料二   9世纪中叶到10世纪末,在张氏政权统辖的百余年中,沙州又恢复了隋唐的均田制度,对境内荒闲田土重新调查、登记,让当地百姓请射耕种。(田土)主要集中在沙州东河灌进渠、鹘渠一带,可见小块农耕区域的维持有赖于水利设施的完好,仍属灌溉农业类型,但在民族纷争、兵燹连年的动乱岁月中,河西走廊的多数地方并不具备保持和维修水利设施的社会条件,显然这是当地农耕区域不断收缩的又一重要原因。

兴灵地区即今以宁夏银川市为中心的黄河前套地区,平原上河渠纵横,土壤肥沃,自秦汉以来这里的农业生产一直收到特别重视。西夏立国后继承了这些宝贵的水利资源,不仅大力疏浚旧有渠道,役使番汉各族百姓修筑河堤,而且还开凿了新的灌溉渠道,此即“李王渠”。除了水利事业发达外,兴灵地区的农具和耕作技术亦与中原相差无几。

——摘编自葛金芳《宋辽夏金经济研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甫隆经营敦煌郡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沙州与兴灵地区农业发展差异的原因。
2021-05-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使食物获取能力提高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6 . 下面三幅图是李明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技术革新对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B.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C.自给自足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推广
2021-01-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20-07-12更新 | 9400次组卷 | 12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9 . 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集约经营的出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
C.单位产量的提高D.勤俭精神的发扬
2017-06-15更新 | 488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