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2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锄等;加工农具有碓、磨等;收获农具有镰刀。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的特征是
A.工商皆本B.集体耕作C.精耕细作D.面向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表中信息佐证了秦汉时期
功能类型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
初耕工具铁锸、铁犁、铁斧61%山西、山东
播种工具耧铧7%河南
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
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
A.中国冶铁水平领先世界B.黄河流域农耕工具完备
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播种工具生产效率低下
4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策赵策》记载:“秦以牛田”。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据此可推知秦国
A.农业技术较他国更先进B.畜力已取代了人力
C.在战国时期已使用牛耕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下图中画像石的场景反映出汉代

牛耕画像石

农人锄草画像石

A.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D.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牛耕的出现B.铁器的产生C.耦犁的推广D.曲辕犁的出现
8 . 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顷)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1.0942820.357.50
乾隆17531.8368677.583.69
乾隆17842.8633700.942.45
嘉庆18123.3370727.082.18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9 . 下图为出土于江苏睢宁县的东汉画像石的画面(局部)。画像描绘了田间农夫举锄耘草、扶犁耕地、播种的劳作场景。该图说明当时
A.犁耕技术普及全国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男耕女织分工协作D.农民生活富足安详
2021-08-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据此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西周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