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2021-04-20更新 | 129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节气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2021-04-12更新 | 701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3 .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3-10更新 | 24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4 .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 耙地的劳动情景。   据此可知当时
A.牛耕技术普遍推广B.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C.男耕女织的生产状况D.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中国治水活动分布情况统计,表中的数字表示的是水利工程(单位:项)数量。据表可知,古代水利建设
时期北方南方全国
春秋战国5914
秦汉48957
三国两晋南北朝263460
隋唐120160280
五代辽宋夏金1069741080
元明清207239666038

A.南方起步较晚B.中央集权是制度保障
C.推动农业发展D.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2020-10-23更新 | 261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一中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8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2020-09-22更新 | 207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6届山东淄博六中高三上期第一次10月考历史试卷
9 .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坎儿井D.灵渠
2020·浙江·零模
名校
10 .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A.铜制农具的出现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D.诸侯争霸的推动
2020-08-27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