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间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国内市场上的商品布绝大部分是农家自用有余而拿来交换的。即使在棉织品的集中产区松江等地,为市场而生产的织户,也多是为买而卖,以换取粮食、日用品,或缴租还债。这表明当时(     
A.手工业技术水平低下B.商品交换活跃程度低
C.民间纺织业发展有限D.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2 . 据史料记载,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窑管理水平落后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制瓷技术不断进步D.封建统治者工商政策的改变
2022-07-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线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越印度。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

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俾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指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析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和西方"垄断法”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其主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崔定《四民月令》,东汉田庄是农、林、牧、渔及手工业、商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单位。田庄中规模性的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以及“巧不可言”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为田庄的"闭门成市”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反映了汉代田庄
A.自然经济的特色B.官营手工业发达
C.突破了农业为本D.土地国有的性质
6 . 据崔定《四民月令》,东汉田庄是农、林、牧、渔及手工业、商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单位。田庄中规模性的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以及“巧不可言”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为田庄的“闭门成市”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反映了汉代田庄
A.自给自足的特点B.商业超过了农业
C.具有井田制性质D.土地属国家所有
2021-07-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统计,明朝中后期,江南苏州、杭州、南京三个城市的民营织机在50000~55000张之间,加上镇江、嘉兴、湖州等地市镇,江南的民营织机总数约在80000张以上,江南因此成为国家的赋税重地。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B.重农抑商政策形同虚设
C.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2021-07-0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北宋苏颂所撰《图经本草》中的煎煮海盐制作图。此图可用于研究北宋当时
A.山水写意画绘画技巧B.手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C.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D.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9 . 《沈氏农书》(1640年前后编著)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2020-11-01更新 | 139次组卷 | 70卷引用:四川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期末练习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这反映了明代
A.手工业分工细,管理手段新B.官窑产品占据了市场
C.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D.区域性分工更加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