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1953年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的战国双镰铁范,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该范近镰柄处有“右廪”字样。该文物能直接反映(     
A.小农经济的全面普及情况B.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C.我国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D.我国古代冶金的工艺水准
2023-05-26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素用途
铁可用于制作农具和兵器;纯铁可用于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钢铁可以制造机器和使用于建筑行业
富含有机硅酸盐的黏土可以制造陶器或瓷器;硅晶体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和各类芯片的必须材料
提供宝贵的能量来源(煤炭和石油);古代中国已使用煤作为燃料

——摘编自孙亚飞《元素与人类文明》


文明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更好地使用不同元素的过程。选取材料中任意一种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解释。(要求: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麻曾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西方大机器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2022-05-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13卷引用:【县级联考】福建省尤溪县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1-11-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太平广记》记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玄宗览而异之。”这一记载反映了唐代
A.统治者生活奢靡B.手工技艺的高超
C.商品经济的繁荣D.民间手工业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21-06-15更新 | 3872次组卷 | 4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来源∶程光裕主编《中国历史地图》(下)《中国历史地理(本科教程)2-B》


(1)提取三幅地图中的信息,指出丝织业中心分布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服官,为宫廷制作丝织服物的一种工官。西汉设立服官之地仅两处:在齐都临淄置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产品以刺绣为佳:另一处在襄邑(今河南商丘一带),产品以织锦为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开始推行工商食官政策B.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地区
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丝织业生产形成细密分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其中很多内容对宋代历 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要加以辨析。

材料一   话说宋时有个官人,姓吾,名爱陶,本贯西和人氏。爱陶原名爱鼎,因见了陶朱公致富奇书,心中喜悦。自道陶朱公即是范蠡,当年辅越灭吴,功成名就,载着西子,扁舟五湖,更名陶朱公,经营货殖,复为富人。汪商见了爱陶,以真为假。爱陶见了汪商,认假非真,举手问尊客何来。汪商道∶"小子是徽商水客,向在荆州。遇了吾剥皮,断送了我万金货物。因没了本钱,跟着云游道人,学得些剑术,要图报仇。"

——摘编自天然痴叟《石点头》

材料二   武松道∶"休得胡说! 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 ∶"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

——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三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

——摘编自郭小亭《济公全传》


找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宋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