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都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面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2020-10-1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自2015年公布以来,出土各类器物一万余件,其中麟趾金25枚,马蹄金48枚。其随葬器物可分为冶金业、漆器制造业等十种类型。其中,手工业品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如孔子衣镜、青瓷壶等;从器物的工艺上看,金饼属未精细加工产品,孔子衣镜表现出高超的漆木器制造技术;但刘贺墓出土大量精美器物多为昌邑故国带来之物,少有海昏侯国自产者。

——摘编自吴方浪《从海昏侯墓出土器物产地看汉代侯国的手工业生产》

材料二(太始)二年(前95年)春正月,行幸回中。三月诏日:“有司议日,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如图麟趾金)、裹跳(同蹄,如下图马蹄金)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

——摘编自《汉书·武帝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昏侯墓出土的手工业产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汉书》和“麟趾金”分别属于哪种史料?简要分析这两种史料的价值。
2022-12-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选科)历史试题
4 . 长久以来,蔗糖在食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蔗糖是汉武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进贡来的珍品。唐太宗曾向印度摩揭陀国派出留学生使团学习制糖技术,制出了品质远胜于西域石蜜、颜色黄白的好糖块。据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此时蔗糖已用于治肺寒、咳嗽上气等疾病。两宋时期,王灼编写了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明清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领先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白糖”,糖制品成为大众食品,国外销售区域遍及亚洲、美洲、欧洲等14个国家及地区。

——摘编自任小宇《中华帝国视野下的蔗糖史》

材料二   明清以来,中国一直是东亚市场的蔗糖输出大国,台湾甚至被称为“东方甜岛”,中国几乎垄断整个东亚的糖品贸易。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甜菜机器制糖业快速发展,甘蔗糖业日渐萎缩,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逐渐瓦解。仅1929年,进口洋糖(以甜菜为原料)高达89万吨,价值银元1.5787亿,超过了中国所有民族工业的产值。

——摘编自赵国壮《近代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

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

——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制糖业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传统制糖业日渐萎缩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从我国近代制糖业发展的结局得到的启示。
2022-11-2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至明代中叶,上海地区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到清朝初年,上海的棉纺织业,号称“衣被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叶,上海的棉纺织业,在工具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已经有棉布的包买商出现,时人叶梦珠说:“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在松江府西郊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商人将原料发给“合郡男妇”制造,制成后交回店中,计件或计时给予报酬。

——摘编自张家驹《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

材料二: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江南棉商强烈感受到国际市场的挑战。江南棉商走出了一条既充满荆棘坎坷又富有竞争和进取,既蕴含着历史传统又富有近代意识的独特发展道路。交易方式上既有如交易所式的近代交易方式,也不乏沿街售卖的古老买卖形式,棉花品质判定上既有精准的数字标准化核定,也有完全依靠棉商经验的定夺,加工方式上既有先进的机器轧花,也有古老的人工轧花,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商业贸易所呈现的多元结构和转型形态。其演变的动力“既有来自西方文明的示范和挑战,也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密切相关,是外来冲击与内在逻辑的合力推动”。

——摘编自于新娟《挑战与机遇: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新变化。
2022-12-10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煤炭亦称“石炭”。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煤精刻制装饰品。战国时期,煤炭已作为燃料使用。研究表明,同体积的煤炭与薪炭的理论热值比为 11.66。宋元期间,煤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北宋在各地矿山广设煤炭税收机关石炭务及专门“受纳出卖”煤炭的石炭场。“石炭自⋯⋯河北、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近年来,还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发掘出一批用煤作燃料的宋元瓷窑遗址。但薪煤兼用仍是东京燃料的基本构成。熙宗七年( 1074年),“勘会在京窑务,所有柴数,仍与石炭兼用。”

——摘编自柴国生《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利用筹议海防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获得清廷允许。截止1894年,全国产生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尤其开平煤矿出煤后,由于运费低廉,很快压倒日本煤,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并且通过天津转运往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共新建煤矿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在山东淄川、博山还建立了中德合资的煤矿,英国也在河南焦作建立了福公司。至30年代初,华北四省煤炭工人达到,10余万人,超过全国一半以上。1914年,福公司五千余名煤矿工人,参与反对福公司随意侵占矿区的斗争,使“焦作市面颇为惶恐”。

——摘编自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煤炭开采利用的特点,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煤炭业的发展进行简要评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青瓷到白瓷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北朝那富的青瓷造型皎单一,装饰也简单。在烧制青壳过程中,制瓷工区将含钛量低的釉料用在白色胎体上,制造山白瓷釉,白瓷底运而生。但这种壳器呈现出白中闪青绿的颜色,被学术界称为平期白壳、原始白瓷。那窑白壳打破了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白流生产的先河,为北方向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隋代高档细白竞的发现,是那窑考古调查的重大收获,它的出现标志着那窑制造技术的成熟。庶代那客以烧铜白瓷为主,细白瓷胎体活白无瑕,而且易种造型半富多彩,餐具、茶具、酒具、文具无所不有。唐代那客白瓷不仅进贡皇室,而且许多文人将饮酒品茶使用邢瓷视为雅。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玩、城溪禁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摘编自冯石岗、董成志《河北陶瓷业兴衰史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那客主要进行古箭仿制品的生产,其中的仿唐那客白釉刻花梅瓶和仿唐邪客白釉穿带壶等与古壳难分伯仲。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进行过邪壳产品的市场化之路的尝试,但由于资金技术的相对缺乏,最终归于失败。后来在那客的文化产业之路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资金问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多数依赖财政拨救,那富(周壳文化)也是如此。再加上当今真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冷淡,那窑遗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传承困难的问题。

——摘编自邮雄飞《邢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朝至隋唐邢窑白瓷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邢窑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难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邢窑的古今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2022-12-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这一时期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漂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9 . 【原创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材料二   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甚至有人提出在汴河上设置一百盘水磨、用于手工业生产的计划。

材料三   期的民窑青花瓷,即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从这一时期装饰题材上来看,几乎每一类题材都有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便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发展最为全面的时期,题材从反映民间市井生活、农人劳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神仙题材都有,非常丰富。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作为出口最多的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外贸的发展则使民窑青花瓷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的文化,创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鲜活,又有中国传统画的水墨韵味,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指什么,分析形成“哑铃状”分布态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手工业领域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022-05-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南鹤壁宋元时期的一个古煤井遗址的发掘资料表明,当时已有凿井、巷道布置、凿煤、井下运输、排水、通风、照明等技术门类和成熟配套。从地域上讲,宋元时期煤炭不仅在东北、华北、西北等省份“为用愈益著”,而且在南方的安徽、江苏、江西、四川等省也出现了用煤的证据。就利用的领域而言,在金属冶炼及手工作坊更多地使用了煤炭,尤其在陶瓷业大量使用煤炭。

——摘编自吴晓煜《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开平煤矿引进了抽水机、提煤机,使得土法之下每人每天采煤四五百斤增至每人每日可出煤四吨多,且挖出的大多为煤块,便于高价出售;开井方法也学习西方,保障井底通风,降低瓦斯浓度;井内安全灯采用玻璃密罩,减少火星触及瓦斯引发危险;人事管理制度采用官督商办,能够初步满足投资者们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且职员接受监督,任人唯贤,财务公开,深受投资者推崇。

——摘编自孙海泉《唐廷枢时代开平煤矿的投资环境及其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元时期煤炭行业发展的情况,并据此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开平煤矿相较宋元时期煤矿的变化,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