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商业政策实现了由重视专卖榷利向注重征收商税的转变,即“以税代利”,其透露了一种信息,即国家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兴贩。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摊杂役的诏书。宋代此举
A.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B.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发展
C.旨在加速工商阶层分化D.改善了商业经营的环境
4 . 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C.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D.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明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引发众多学者的思考,提出转型或者变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下图为《晚明大变局》一书部分章节目录。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从上述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伊始,官吏经商的风气就逐渐形成,后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平民地主从商习以成风;为了维持最简单的生活以及上交税钱,农民成了草市中最重要的商品提供者、销售者。据此可知,宋代
A.商品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
B.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开始出现
C.各阶层从商风气较为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策的调整
2021-11-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官府也较少限制。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2021-11-1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发达的市镇,逐渐把丝织业作为主业,而把农田耕作当成副业。这些市镇的农家因忙于主业而无暇顾及耕地,不得不雇佣邻近农民来种“跨脚田”。这现象反映了江南地区
A.工商业经济全国领先B.农耕经济市场化趋势
C.丝织业贸易呈网络化D.重农抑商的政策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时期,旅居外地的晋商之间发生纠纷,一般不直接起诉,大多数情形是在会馆的行会内部协商调解和仲裁是非,并且共同议罚。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服从,否则会受到晋商同人的排斥。这表明
A.传统社会重视伦理道德B.晋商秉持重义轻利原则
C.行会利于稳定商业秩序D.官府司法审判的不公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
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
2021-11-09更新 | 1446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