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江南饮食奢侈之风气盛行,缙绅宴请官长“一席之间,水陆珍馐,多至数十品”。即便是普通人家宴请,席上也是山珍海味杂陈,如过于简朴,则会被人耻笑。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     
A.社会奢靡之风盛行B.江南商品经济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官场腐败现象普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米价表

期间

皇帝年号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16世纪前半期

正德一嘉靖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隆庆一万历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万历一崇祯

32.19

31.07

平均

18.00

52.9

一—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几乎绕地球一周的贸易结构,以白银为轴心建立了起来。当世界市场的白银滚滚而来之时,它已成为正在变革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助动力。白银货币量的增加,无疑提高了商品的产出和销售,加速了社会经济增长发展;同时,它也加速了社会转型期的动荡。崇祯年间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与此同时,美洲和日本银矿的开采量却在减少,流入量也在减少,于是社会动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的明王朝便在中外互动的作用下灭亡了。

一一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从16世纪一17世纪前半期白银购买力变化,简析白银购买力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唐代的医学著作中,采用进口香药的医方只有数十种,而在宋代医书中,以进口香药为原料的汤剂成药不下二三百种。这反映出
A.中医发展受到外来冲击B.宋代中医理论走向成熟
C.宋代对外贸易规模扩大D.唐代文化交流较为闭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7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已经取代与周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朝贡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外贸逆差已经扭转B.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C.商战思潮广泛传播D.传统宗藩体制解体
2022-05-1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方志远指出:明代出现了“入仕”之外的第二种价值标准——财富,徽商、晋商、江右商等“十大商帮”活跃起来;当国家财政和国家经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表明
A.民众的基本社会价值标准观念改变
B.私有财产合法化的时代正式到来
C.“仕途”与“财富”开始并驾齐驱
D.财富获得国家和社会认可的契机
2022-05-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说:“今都北平,百货倍往时”;明代中期,北京地区“百货充溢,宝藏丰盈,服御鲜华,器用精巧”;到嘉靖年间,北京正阳门外南城一带已“居民繁伙”“四方万国,商旅货贿所集”。这说明,当时明代
A.官营手工技艺的精湛B.重农抑商的逐步松动
C.商业经济发展的繁荣D.恤商政策的有效落实
2022-04-2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商业政策实现了由重视专卖榷利向注重征收商税的转变,即“以税代利”,其透露了一种信息,即国家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兴贩。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摊杂役的诏书。宋代此举
A.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B.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发展
C.旨在加速工商阶层分化D.改善了商业经营的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茶、米,又转销西北、内蒙古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明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引发众多学者的思考,提出转型或者变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下图为《晚明大变局》一书部分章节目录。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从上述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