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说:“今都北平,百货倍往时”;明代中期,北京地区“百货充溢,宝藏丰盈,服御鲜华,器用精巧”;到嘉靖年间,北京正阳门外南城一带已“居民繁伙”“四方万国,商旅货贿所集”。这说明,当时明代
A.官营手工技艺的精湛B.重农抑商的逐步松动
C.商业经济发展的繁荣D.恤商政策的有效落实
2022-04-2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城市数量在1100年至1300年间增加了10倍……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其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甚至给农奴赎金来吸引他们流入城市,而农奴戎佃农因谚语所说“城市空气使人自由”,也乐于改变生活方式。至1300年,西欧的旧庄因制已变为有名无实、苟延残喘的空虚骨架……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在西欧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结为一体的条件下,这些市民阶级以赎买或武力方式从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成立由工商寡头、析贵族控制的独立政府,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

——摘编自娩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唐代至明清,江南地区有很多新城市兴起。在数量上和商业繁荣的程度上渐渐都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的苏州、南京、杭州、松江等城市的繁荣,不仅因为它们是该地区的政治中心,也因为这些城市的手工业(如纺织业等)及其附近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临近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山东临清、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湖北的汉口,江西的九江等地方成为附近货物的集散地……明朝和清朝在淮安、济宁、扬州等地驻扎有总督或巡抚这样的大官,对外贸易港口也派驻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如唐宋的市舶司等。

——摘编自郑昌淦《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欧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中世纪西欧城市与明清城市的特点,并分析二者差异形成的政治根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3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仍规定“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嘉靖(1522~1566年)以后,各种铜钱都同白银发生联系,规定比价。在有些地方,白银是唯一的货币,铜钱几乎被废弃。当时,白银地位发生变化的客观条件是(     
A.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B.政府海禁政策的放松
C.市场白银数量的增多D.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
2022-03-26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我国古代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一向在作品中乃至生活中避免谈“钱”“俸禄”等话题。但宋代一些文学家却打破了这一禁忌,如宋初著名文学家、“八年三黜”的一代诤臣王禹偁就屡屡让“俸钱”成为自己诗歌的话题。如《自笑》:“年来失职别金銮,身世漂沦鬓发残。贫藉俸钱犹典郡,老为郎吏是何官。”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宋初理学尚未成为士大夫们的主流思想B.强谏贬官是王禹偁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
C.不避讳谈钱体现了士人理性的人格特点D.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向钱看”成为时尚
2022-03-24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在当时的很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一些地方出现“儒商”,读书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以上现象说明(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社会阶层比较混乱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商业发展日益繁荣
2022-03-21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农学家曾安止的《禾谱·序》记载:“春夏之间,淮甸荆湖,新陈不续,小民艰食,豪商巨贾,水浮陆驱,通此饶而阜彼乏者,不知其几千万亿计。”这说明当时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生活困难B.农业生产出现地域化分工
C.商帮主要从事长途贩运贸易D.地区间粮食转运贸易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为北宋财政收入统计表。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约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约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约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异变B.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C.农业生产发展的缓慢D.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描绘了老货郎用一副货担走街串巷,穿梭乡野,为民众带来所需货物的场景。该作品反映了宋代
A.市民阶层的壮大B.商品经济的繁荣
C.草市的迅速发展D.文人的神韵意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元时尚为一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明弘治、嘉靖年间已有千余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居民达二三千家。这反映了
A.城市化进程开始B.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C.集镇经济的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