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9 道试题

1 .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战国时期商鞅为鼓励农业发展提出了什么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2017-05-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6-17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包括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③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④“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17-04-1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如皋市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晋商、徽商是明清商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材料二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为缙绅),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三   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即使有相当规模的积累,到某一临界点便呈萎缩后退态势,更无进一步深入产业领域,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可能。它并不建筑在社会购买力不断增长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只能攀缘于国家财政政策提供的非常空间,既要与政治权力同流合污,也要时时受到政治权力强烈的干预和百般勒索,机体脆弱,命运无常。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资金去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向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据材料三,请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州)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即如嘉、湖产丝,而绸缎纱绫,于苏大备,价颇不昂。若赴所出之地购之,价反增重,货且不美。”材料没有反映的信息是
A.形成丝织品集散中心B.商品物美价廉
C.市场受官府严格控制D.城市商贸繁华
5 . 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2013-07-04更新 | 9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业活动是古代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至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右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

材料三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苏州古城城市布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其他表现,并说明其对城市功能的影响。
(3) 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18-05-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常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金、银等贵金属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据黄爵滋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二次发生在……来自(美国)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后,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材料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依据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主要地点,简析这种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材料三中两次白银外流的主要国际背景及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3)材料四中美元的中心地位在二战后是如何确立的?有何影响?
2019-12-2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徐州一中、宿迁中学三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8 . 扬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王濞者,(汉)高帝(刘邦)兄刘仲(名喜)之子也。”受封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王三郡五十三城”“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材料三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卞狄仁《扬州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出吴王刘濞时期扬州地区“盛极一时”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
2012-01-13更新 | 9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1月练习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对当时及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0-07-19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