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宋代,城市中工商业者人数增长,同时城市中其他行业,包括广义“邸店”业和演艺业之类,正在吸纳更多人户走向城市或新兴市镇。此外,兵士、生徒、举子和“方外”之人在城市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这说明当时
A.经济政治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B.人口流动加速了社会经济转型
C.坊市制度变革促进了工商市镇崛起D.抑商政策松动引发了城乡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自战国至唐,行(xíng)商是商业活动中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至宋代,坐贾势力日益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收入水平提高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城市化的不断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3 .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2020-03-06更新 | 131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3月第三次线上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
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代从洪武至成化时期(1368—1487年),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社会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D.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6 . 如图为清朝晋商商路示意图,依据此图能够说明
A.政治中心北移导致经济格局变化B.晋商主要得益于丝路起点这一地理优势
C.晋商初步形成传统市场体系网络D.自然经济造成清代南北之间的商业对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早期的典当是多数穷苦百姓资金周转、救急告贷的选择之一。唐代质典开始走向世俗社会,北宋时搠,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业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明初,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至明中后期,嘉兴出现了民办的米典当,佃农可以以来质钱。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质库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具备了货币资本的某些特征。清代的典当铺,业务兴隆,利润高,吸引了不少官僚资本的介入,典当铺不仅做个人衣物、首饰等典押借款,而且也开始做棉花、粮食等小额农副产品放款。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

——摘编自朱海城《变与不变,典当业的长时段考察》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姆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支票账务系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平、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卖空、买空、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永久年金等今日为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成就了荷兰帝国,也引起了欧洲的金融革命,并直接刺激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

——摘编自薛金福等《货币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典当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和古代中国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0-04-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太函集》记载了嘉靖年间商人朱云治经营制铁业的活动:“朱处士云治,字天铎,海阳(安徽休宁县)新溪人也。……从兄贾闽,盖课铁冶山中,诸佣人率多处士长者……业大饶。”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B.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C.商业资本流向有所变化D.民营冶矿业开始发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材料二:宋代苏州人口(户数)简表

年代户数(每户以五口计)人口密度(人/km2史料出处
太平兴国五年(980)3519521《太平寰宇记》
元丰三年(1080)199892104《吴郡国经续记》卷上
宣和年间(1119一1125)270000161《鸿庆居士集》卷二
德祐元年(1275)329603196《姑苏志》卷一四


(2)概述上表反映的宋代苏州人口的变化,指出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纱。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