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银铤是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如图所示的银铤在南宋时期使用的情况明显增加(清赵翼《古诗》之十:“古人用钱币,银铤宋始行。”)。这反映南宋
A.商业发展导致货币体系混乱B.赋役征银利于农业商品化
C.出现钱荒和纸币的信用危机D.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022-05-19更新 | 19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2届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丁志卷第十一·霍将军》记载:“吴兴士子六人入京师赴省试,共买纱一百匹,一仆负之。”从中可以看出,士子(       
A.兼营长途贩运业B.冲破传统义利观
C.致力于商业活动D.传递了商业信息
2022-04-24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021-12-21更新 | 389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2021-10-06更新 | 48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3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1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百多年前,人们用“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来形容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经营实力。又有学者评价说:“如是既无长途运现之烦,又无中途水火盗贼之险,而收解又可两清。商业之兴,国富以增,票庄在历史上的贡献不可谓不大。”有关“日升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早的政府金融机构B.坐北朝南,为三进式的前店后宅
C.具体经营兑汇和存放款业务D.一直坚持着“贾而好儒”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关市律》规定“贩卖缯布幅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官府)之”;又规定“诸诈贻人以有取,及有贩卖贸买而诈贻人.皆坐臧(赃)与盗同法”。这表明西汉初年
A.政府注重维护商业秩序B.商业诈骗日益猖獗
C.特殊商品由国家经营D.商品流通亟待规范
8 . 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告开龙门铁山,迄未准行,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准确
B.资本主义萌芽艰难发展
C.铁器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2019-10-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七中2019年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为此,乾隆下旨限制生丝出口,“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D.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制度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租佃关系的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