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阶段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

第一次经济紫荣时期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海路处于萌芽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横穿欧亚大陆,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西汉对外开放以后,中国的治铁、凿井等技术被传到西方。

第二次经济繁荣时期唐宋时期,朝贡贸易具有强烈的经济色彩。宋朝统治者一直把海外贸易看作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古代以丝绸之路为主的陆路对外商道逐渐让位于东南海道。

第三次经济繁荣时期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绝唱,清康熙以后,只有广州一地准许接待外商,陆上丝绸之路不再畅通。明朝遵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往往赏赐数量惊人,清政府继续坚持这种理念。

——根据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整理

材料二   英国商人开拓海外市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15世纪末世界贸易路线的变迁让英国的商港猛增,西欧各国商人在此云集,这些商港贸易主要掌握在冒险商人公司手中。16世纪50年代,在英国政府战争和外交手段的积极支持下,英国商人相继开拓出俄国、北美等市场,形成了一个世界市场网络。大名鼎鼎的东印度公司使英国从印度获得的资金在1亿英到10亿英镑之间。英国人逐渐习惯吃殖民地的糖、吸殖民地的烟、用殖民地的原材料和木材,并从奴隶贸易及转口贸易中获利甚巨。到17世纪末,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出现。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5-17世纪中、英两国对外贸易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

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D.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宋时,阿拉伯后裔大舶商蒲寿庚任泉州提举市舶使,“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在南洋群岛一带颇有威望。元初,蒲寿庚被留用,并升迁为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兼“主市舶”。这说明元朝初期
A.缺乏本国商业人才B.开始放弃海禁政策
C.经济重心转向海外D.顺应商业发展趋势
2022-05-08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管子》中提到,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反映了该时期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2022-05-03更新 | 127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赋税制度的变革D.地区经济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两浙西路的秀州农村,小农家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他们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福建路山多田少,农民“多费良田,以种瓜植蔗”“虽上熟之年,犹仰客舟兴贩二广及浙西米前来出粜”。上述现象共同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B.农民破产现象严重
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D.土地种植结构失衡
2022-04-26更新 | 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颜之推(约531 ~595)“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的家训享千秋盛名,而明人的家训中则较多出现“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由此可知,明代(       
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趋普遍
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朱彧《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又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据此可推知,宋代(       
A.科举制度非常完备B.商人社会地位尊贵C.婚姻观念趋向开放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尘世有摇小鼓而售戏而具者”。所谓“摇小鼓”是指商贩在叫卖吆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特色音响广告,它借助一定的器具,形成一定的音乐认知,成为特定的引向具体商品的替身。“摇小鼓”的出现
A.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B.凸显了商贩的市场意识
C.瓦解了城市的坊市界限D.催生了音乐艺术商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以来,长江三角洲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商品化进程。大部分贸易由小农、零售商和商人之间的交易组成,贸易数量最大的商品仍是生活资料如棉布、粮食等。这种商品化(     
A.源自于资本主义萌芽B.是自给性生产的补充
C.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D.反映出长途贸易发达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