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300多万户,人口1000多万
北宋中叶北方诸韦户数突破567万,人口突破2800万,南方六路676万户,3380万口
北宋束年2000多万户,人口1亿多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据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除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草市和镇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超越前朝而且也为后世所不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其繁荣原因。
2 . 《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说明当时
A.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B.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全国范围贸易网络形成
2022-02-02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管辖。东西二市共4坊,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分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商业经济的繁荣B.儒家的理想追求C.分区管控的理念D.军事控制的需要
2021-11-11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江浙一带乡镇已出现众多行商和手工作坊,他们广泛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加工,进而行销到附近城市甚至远方市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浙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城乡经济联系密切
C.新的经营方式出现D.政府重视商品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2021-07-08更新 | 7734次组卷 | 5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唐朝中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结合图1、图2,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图1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

图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割据战乱影响③中国手工业的先进④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1-05-30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字,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径、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思想、文学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4623次组卷 | 55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2020-07-09更新 | 14193次组卷 | 15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