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庙市是指在寺庙或道观内外举办的定期集市,两宋时全国寺院、道观林立,庙会繁多,比较有名的庙市有大相国寺庙市、东岳庙市、青城山庙市等。史载相国寺庙市“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庙市的出现(     
A.进一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B.扩大了商业的范围和广度
C.为商业市镇发展奠定基础D.侧面反映宗教文化的繁荣
2 .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朝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春秋商业贸易的繁荣B.战国商业贸易的繁荣
C.明朝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3 . 明清时期,广东是甘蔗重要的种植区,曾有“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的说法。纵观粤西南地区,高州府五县一州和雷州三县均有甘蔗种植,其中徐闻等地产量最丰,“一年之间,糖蔗之利,几与谷相半”。这反映出当地(     
A.粮食作物减产B.商品经济发展
C.人地矛盾突出D.自然经济解体
4 . 下表,《明史·食货志》载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中国丝绸、茶叶产销总量,这表明当时(     
商品出口量总产量占比
丝绸约7000万匹约1.5亿匹46%
茶叶约3亿斤约4亿斤75%
A.自然经济成功转型B.深度卷入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农业丧失主体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一变化说明专卖政策(            
A.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B.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D.增加了财政收入与来源
6 . 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
7 . 明代货币史经历了一个从铜到钞,再到铜、钞、银兼行,最后白银升为主币的过程。正统元年,英宗面对宝钞滞行状况下令“弛用银之禁”,“一条鞭法”后,白银取得合法货币身份。白银成为明代主要流通货币的根本原因是(     
A.明代钞币体系的崩溃B.大量国外白银的涌入
C.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D.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8 .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贵游食,皆欲货未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以上材料说明宋代(     
A.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废弃B.弃农从商现象非常普遍
C.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工商业者与士地位相同
9 . 自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山东地区集市数由704个增至1 580个。连偏远的广东地区,集市也从无到有,至道光年间发展到1969个。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对基层的管理日益细化
C.南方商品化水平已超越北方D.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10 . 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而且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前代。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B.丝绸之路的阻断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商人地位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