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清代东北的粮食运路,从义州,经山海关,直通永水平府,还可达京师,与大运河相通。北边的粮食运路,分别经喜峰口、古北口,至直隶,达京师,也与海河水系和大运河相接;或经杀虎口至山西;或从河套至陕西,粮食运路与黄河水系相通。这说明
A.区域长途贸易兴起B.全国粮食供应依赖东北
C.商帮控制粮食运输D.区域粮食商贸的网络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梁启超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夸于世界人之前。”下列关于晋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崛起于中国西周时期             ②平遥古城是其主要发源地
③创办汇通天下的金融机构       ④居于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04-0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普高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
1402~1424(明成祖)82.5116.5
1424~1425(明仁宗)66.7033.3
1425~1435(明宣宗)22.52.5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064.835.2
1450~1456(明代宗)09010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093.96.1
1464~1487(明宪宗)01000

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B.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发展
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在明朝初年只是一片荒滩,人迹罕至。明朝末年,汉口成为一个“甲于全楚”的巨镇,在全国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汉口的兴起
A.与这一地区日益发达的陆路交通密不可分B.得益于明朝政府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功能
C.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和商业分工日趋繁密D.进一步提高了汉口在该地区政治中心地位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由明朝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关程度的进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纸币开始出现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④商人群体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436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朝野上下大都用银交易,数额较小便使用铜钱,只有官员俸禄用纸钞。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工商皆本思想B.明初赋役制度改革
C.商品经济发展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春秋战国时期,“别邑”等中小城市兴起,许多人在市场作坊中自产自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王城洛阳人“喜为商贾,不好仕宦”,邹、鲁城市居民“好贾趋利,甚于周人”。这表明当时
A.社会发展未受战争影响B.“工商食官”推动了商业发展
C.城市商业功能明显增强D.“重农抑商”观念已渐趋改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的生产据点。如棉布的生产中心是在松江-带,安徽芜湖的浆染业最负盛名,丝织品的中心则在苏州,福建则是著名的果品、蔗糖、蓝靛等商品的产区。这说明
A.交通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B.商品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C.手工技术表现保守性特点D.生产关系体现雇佣化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