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
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中叶,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A.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B.交通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C.南北方经济发展趋于均衡D.传统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
3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114次组卷 | 85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上至皇室权贵、文化精英,下到地方士绅、市井小民,都流行用香为药、和香为食,更在日常诸事中与香为友。熙宁十年(1077年),仅广州市舶司购买并运至京师的乳香就达348673斤。这说明宋代
A.民众生活趋向世俗化B.社会需求推动丝路贸易
C.市民群体受理学影响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代
A.都城夜生活活跃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
C.城市化进程加快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6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诗云:“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说明唐朝
A.市易时间严格限制B.坊市治安状况良好
C.杜绝商品频繁交易D.城市经济功能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宋朝
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乘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自然条件恶化B.海外贸易兴盛
C.经济重心南移D.海防建设加强
9 . 下边文本框内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1.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
3.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传入中国
A.西汉的农业B.唐朝的商业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
10 . 845年,唐武宗下诏说,“如闻朝列衣冠,或代承华胄,或在清途,私置质库、楼席,与人争利……今日以后并禁断,仍委御史台察访闻奏”。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等级制度的森严
B.官僚体制的腐败
C.坊市管理的严格
D.商品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