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城商业的繁荣,全图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其中“城内市”中茶坊、酒肆、脚店、肉镜、庙宇、公廨等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B.商品交易突破地点限制
C.商业管理出现混乱局面D.汴京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2 . 下图为唐朝和北宋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       
A.开矿技术得到创新B.社会生产持续恢复
C.纸币应用趋向萎缩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据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交子遂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时,政府始置“益州交子务”,“凡为交子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这说明
A.宋代的茶业交易由官府主导B.纸币成为宋代主要流通货币
C.商业发展推动政府政策调整D.宋代的茶税已经超过农业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300多万户,人口1000多万
北宋中叶北方诸韦户数突破567万,人口突破2800万,南方六路676万户,3380万口
北宋束年2000多万户,人口1亿多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据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除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草市和镇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超越前朝而且也为后世所不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其繁荣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元时尚为一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明弘治、嘉靖年间已有千余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居民达二三千家。这反映了
A.城市化进程开始B.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C.集镇经济的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8 .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反映了此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市镇兴起D.工商皆本思想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高二学生小明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表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5117.228:72
A.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B.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C.政府财政收入不再倚仗于农业税D.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10 . 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