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 道试题
1 . 南宋临安“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南宋杨万里诗云:“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南宋方志记载,“昆山县西三里处有东西杨庄,皆产瓜。”这些可用于研究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变更B.人口迁徙改变经济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升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2 . 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一变化说明专卖政策(            
A.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B.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D.增加了财政收入与来源
3 . 商人历来为官僚士大夫所不齿,但到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坛领袖王世贞对朋友说“徽州商人见着苏州文人就像苍蝇追逐羊肉一般”,这位朋友回答道“苏州文人见着徽州商人也像苍蝇追逐羊肉一般”。这一变化表明(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商人政治地位大大提升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士商勾连影响社会风气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的贵族们争相为女王的宫廷消费分担支出,而且还进行奢侈消费的竞赛,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动力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贵族和市场是时尚的制造者,大众则追随其中,时尚的大众参与,使英国进入商品的大批量需求时期。到了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但普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

——摘编自《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文化的唯物史观解读》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颁布了《大清通礼》,要求品官士民“人人循礼而行”,但自明中叶以来就出现的奢靡之风却在清朝前期延续。清前期奢靡之风首先体现在服饰的变化上,以前只有士人才能穿的裘皮衣服,“今则里巷妇孺皆裘矣”。饮食方面,士庶之家请客吃饭,“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丧葬嫁娶方面,富贵之家极力讲求排场,一般百姓也竭力效尤,甚至“卖田以嫁女,破产以治丧”。清政府多次下诏禁止奢靡,但由于吏治日益败坏,八旗子弟腐化,奢风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乾隆十三年,刘大櫆认为国家休养生息近百年,而民生日贫,“风俗日奢”是重要原因。

——摘编自宋传银《论清前期的“奢靡”之风》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变化与清前期奢靡之风盛行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三辅黄图》记载:“(汉代)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横桥大道,市楼皆重屋,又曰旗亭楼。”汉代“市井”图砖显示,汉代集市四周有围墙,东、西、南三方设门,每门三开。这反映出汉代(     
A.城市集市较为开放B.注重城市集市规划
C.重农抑商政策废弛D.市场经营管理规范
2023-03-03更新 | 1144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里耶秦简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中记载有对官府经营交易考核的“市课”。秦法也规定官府必须派遣正式官吏从事商品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要有令史或令佐负责监督。由此可见,秦朝(     
A.重视政府对市场的监管B.重农抑商,打压商业活动
C.扰乱了商品交易的秩序D.强化以法治吏的治国方略
2023-02-19更新 | 156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为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东半岛与南方诸省部分商船贸易统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南下商船起航地目的地载运商品
胶州乍浦青豆、白豆、绿豆、柿饼
胶州江南豆、豆油、猪、柴草、红枣
北上商船厦门胶州苏木、碗、糖
福建同安胶州糖、茶、粗碗
江南胶州纸货

A.海外贸易有所发展B.区域经济特色较为鲜明
C.运河商业贸易繁荣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河南新郑郑国都城遗址、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都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铜空首布作坊及芯范,其中河南荥阳官庄遗址发现的铜空首布作坊,被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铸币作坊。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冶炼技术取得明显进步B.冶炼业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
C.中国铸币作坊规模领先世界D.商业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江南涟川地主沈氏的农事《逐月事宜》中有如下的记载:

正月:至苏杭买粪;苏州买烧酒;角直买余豆泥。四月:平望买牛壅(注:牛壅,稻草与牛粪便混合而成的特制肥料);南浔买茧黄。十月:桐乡、海宁买枯叶;山里买柴草。十二月:嘉兴买腊猪油。


该记载反映出当地(     )
A.农村与市镇经济联系广泛B.自然经济已彻底瓦解
C.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D.商帮贸易活动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     
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