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漆侠《宋代经济史》的数据说:“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而至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坑冶榷货已达56%强,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下列对材料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宋代赋税收入持续增加B.与民争利不利长久发展
C.商品经济比重超越农业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23-11-2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宣兴紫砂行销欧洲,被称为“博卡洛”。如图镂空工艺可以说是宜兴陶工专门为迎合欧洲市场而作;欧洲工匠会使用鎏金技术以使紫砂外观更符合富丽奢华的本土审美。材料信息反映了(     
             
开光镂空梅花喜鹊纹紫砂壶                           鎏金紫砂盖罐
A.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外销紫砂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互动
C.中华文明影响了欧洲陶瓷艺术和生活方式
D.紫砂外销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
3 . 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一变化说明专卖政策(            
A.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B.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D.增加了财政收入与来源
4 .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23-07-28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初为“惠通商贾,懋迁万货”而创制“商税作则”,明确规定了商税的征收范围,严禁非法增收商税;并对州县关镇上的商税进行公开透明的征收,以防止税务官吏勒索商旅。这些措施(       
A.规范了宋代的商品流通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政策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3-05-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山东地区集市数由704个增至1 580个。连偏远的广东地区,集市也从无到有,至道光年间发展到1969个。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对基层的管理日益细化
C.南方商品化水平已超越北方D.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无论是土地买卖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不仅要有证券或契约,还要在契约中标明时间、买卖双方的籍址姓名、价金及证人等内容。这表明汉代(       
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限制B.商品交易得到了规范
C.市场秩序日益正规合理D.国家注重商业税征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应运而生,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在外地设立分号的山西工商业者。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文化惯性和自给自足经济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普通民众的价值取向被牢牢束缚。同时,在抑商思想统治下,清政府对个人私产和公共债务市场相关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和监管制度严重缺失。商人也未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更热衷于窖藏金、银,或用于购置田产和捐输功名。

1694年,英格兰银行正式成立。利用政府对它的依赖,后者通过一系列保护性银行法令,多次获得制度保障,不断巩固自身的特权地位,并最终发展成为“实际上的国库”,“英国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基于政府信用背书而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纸币体系。在不断地与股份制银行间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英格兰银行成为了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起“银行的银行”职责。

——摘编自刘建生、张宇丰《英格兰银行与山西票号——近代化转型中的制度供给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英格兰银行的特殊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山西票号和英格兰银行在面临近代化转型时的不同条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红桥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