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与下表记载的现象相关的是,唐代(     
记载出处
“唐荆南有富人崔导者,(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李昉等《太平广记》
“农亩益去,人趋其末以为活”王钦若《册府元龟》
“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披砂复凿石,吃吃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香田既慵研,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白居易《赠友五首》

A.商品经济的发展B.赋税改革的推行
C.高产作物的引进D.政治中心的南移
2023-02-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钞关为明清两代内地征税的关卡,下表所示反映了其数量与分布情况。这折射出明清时期(     
明代7处(九江1处、大运河6处)
清乾隆时期34处(京师3处、直隶5处、辽宁2处、山西l处、山东1处、江南7处、浙江2处、江西2处、湖北1处、四川2处、福建2处、广东2处、广西2处、内蒙古2处)
A.政府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江南市镇逐渐衰落
C.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2022-10-22更新 | 51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7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练习(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所示为明代陕西部分州府集市统计表。据表可知,明代陕西地区(     
明代陕西部分州府集市统计表(单位:个)
府别州县数量集市数量平均数量
西安府111029
风翔府3279
乾州11111
延安府3206
汉中府111
全省集市数量826818
A.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监管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
C.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D.商品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异
5 . 市镇经济与城市转型

材料一   明中叶至清中叶,在苏州、嘉兴、湖州三府交界处,形成了与世界市场遥相呼应的区域性蚕桑丝织经济圈。下表所示为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

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
市镇桑籽桑秧桑叶蚕种鲜茧生丝丝绸米粮备注
乌青蚕桑最盛,却几无绸业
石门距乌青30
菱湖丝产量在湖州府领先
南浮丝产量居湖州府第二
震泽东距南浔12
双林丝业与织业均衡发展
盛泽专营织绸,不事蚕桑
新市丝产量居湖州府第三
洞庭山桑叶的最大“外援”

注:⊙跨区城集散中心□区域内集散中心▲仅辐射四乡的集散地

——摘编自罗婧《世界市场与苏嘉湖蚕桑丝织经济圈》

材料二   近代以来,德国鲁尔区城市发展经历了单一的煤矿城市—钢铁城市—化工城市—综合性城市的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支柱的德国(西德)鲁尔区开始衰落。1962年,汽车巨头欧宝开始在波鸿建造汽车制造厂,此后的十年间,波鸿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和埃森大学纷纷建立。1964年,鲁尔地区第一家购物中心在波鸿—鲁尔公园附近建成。1977年,在波鸿—达尔豪森铁路仓库空旷的建筑化身为一座文艺范儿十足的铁路博物馆。1979年,鲁尔区第一个工业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幕,古老的船闸成为工业时代的象征被保存下来,无数欧洲人慕名而来参观幽深的采煤巷道。2010年,埃森作为鲁尔地区53个城市的代表,被授予“欧洲文化之都”称号。

——摘编自白孟宸《向黑暗的黄金时代说再见战后鲁尔地区的转型与新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嘉湖区域市镇经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国鲁尔区城市转型的表现。
2022-07-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2-06-27更新 | 1986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反映了北宋赋税结构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997年2408.11567.760:40
1021年2641.23874.040:60
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②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③宋代已经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022-03-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南宋时期纸币发行情况表,由此推知,当时
年代纸币发行量增长指数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10000000贯100
孝宗乾道淳熙年间(l174-1189)20000000贯200
宁宗开禧年间(1194-1224)1400000000贯1400
理宗绍定六年(l233)3200000000贯3200
理宗嘉熙四年(1240)5000000000贯5000
理宗淳祐六年(1246)6500000000贯6500
理宗景定四年(1263)日增印150000贯

A.经济重心转移完成B.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C.经济运行逐步失控D.活字印刷技术成熟
2022-03-23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情况。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范围经济情况史料出处
苏州吴人好费乐,便无宿储,悉资于匝也王鏊《姑苏志》
南京薪粲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顾炎武《肇域志》
杭州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王士性《广志绎》

A.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商帮活动颇为活跃
C.商品经济影响较大D.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997年—1077年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这表明当时
时间两税收入比例(%)征榷收入比例(%)备注
宋太米至道三年
(997年)
67.3432.66注:“两税"主要
是土地和财产
税。“征榷”是
商业税和政府
对重要商品的
专卖。
宋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49.7350.27
宋神宗熙宁十年
(1077年)
32.2467.76
A.农民负担大为减轻B.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C.经济结构根本改变D.政府减弱对商业的控制
2022-02-20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