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由于出现了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也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了国家的财政市场……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也就是间接控制了人口。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买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皆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面,由国家直接经营商业,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棋《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至两宋时期,国家建立了逐渐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其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市镇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以税收为核心成为宋代设镇的主要标准。这些新兴商业市镇所创造的商业税收也确实在财政上对宋朝政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元代朱德润在《飞虹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婉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比较单一和正统。晚清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糜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指出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8-07-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
A.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B.严格市场的管理
C.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
D.草市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些说法表明元清时期
A.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D.种植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
4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
C.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
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5 . 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A.文艺商业化
B.写诗足以谋生
C.经济重心南移
D.已暂停抑商
6 .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多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仮统工业的产里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元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即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7 . 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17-09-09更新 | 1436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
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
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蒲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客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到宋代商品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2017-07-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桑海中学、麻丘中学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D.边疆治理
2017-07-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