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材料四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金融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4)概述荷兰、英国和美国分别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发展”?这些调整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2015-07-02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勃起。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
2014-04-29更新 | 7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二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014-06-03更新 | 10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珍藏于安徽大学的反映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情况的文物资料。

(1)依据材料一概述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的情况。研究徽商历史的学者大多采用这份商业合同书作为典型例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合同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资本家们对利率为8%—10%企业没有丝毫热情。因为这种利率远不如每年可以赚取20%—50%利率的传统投资(农业信贷、钱庄、典当铺、土地)。国家不是按照本应去做的那样保护其新生工业,而是根据一种古老的本能反应去非常沉重地打击最有活力的企业。
社会的成功在那里首先是获得权力和官位。政治功能凌驾于其他一切的特性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经历,解释了这些传统的行为。模仿西方议会制的做法,后果也显得没有意义了。这绝不是因为中国对自由民主的不“成熟”,而是因为这种借鉴制度与中国的传统格格不入。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材料三 美国对华投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从投资行业看,美国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骨干行业和金融等竞争性领域。并且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广泛。
美国公司对华投资主要采取新建投资和并购两种方式。改革开放初期的直接投资基本为新建投资,包括合资、合作和独资。上世纪90年代初,80%的美资企业是合资企业,约10%的企业是独资企业,另外5%以合作模式经营。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立了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跨国公司开始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
——《美国对华投资情况及吸引美国投资对策报告》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投资的特点及影响。
2014-05-30更新 | 6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广元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节选)晋商传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跨越明清两朝,兴盛繁华达500余年之久。据清代史料记载,山西当地的风俗是“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1824年,日升昌票号在山西平遥创立。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近代以来,外国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清朝末年,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希望票号出钱出人。晋商害怕外省人借机插手票号,予以拒绝。个别晋商主张各大票号联合出资,成立近代银行,也遭否决。

民国初年,统治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的山西票号在内外交困中纷纷倒闭。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山西票号成败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附加题:

材料一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人口不断增长,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应试者日增,而举业出路有限,为谋生计,大批读书人只能弃儒而商,进入正在迅速发展的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

——周生春、杨缨《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江南重商思潮带来了士商关系的嬗变,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江南儒商们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但他们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奋勇趋利,仅以营利为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常常在经商之余博览群籍,诗文作赋,交往文人雅士;建造园林,创建戏班,丰富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富而思教,兴办书院,关注子孙后代的教育。

——孙其芬《明清时期江南儒商及其诗性文化艺术活动》

材料三(儒商)招养食客,资助文人,校雠书藉,从而在淮、扬、苏、杭一带形成“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氛……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儒商兴起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群体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儒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对儒商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儒商活跃对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年间,山东人口突破了3000万。人口的增加使人均耕地只有3.68亩,同时,在清代的268年中,山东曾出现旱灾233年次,涝灾245年次,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咸丰年间,“鲁捻”、幅军、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山东人的生存面临严峻的形势,到关东当“流民”就不足为奇了。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于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殖民当局从山东等地诱骗和捕捉当地农民到东北的矿山等充当劳工,到1940年达到130余万人;1942年至1944年每年也有百万以上的华北劳工到东北。
材料三 建国初期,政府号召关内的人们主动到关外进行“垦荒建设”。据资料记载,1956年,仅山东省就组织了10余万青年开赴黑龙江。到60年代初期,山东农村又出现了一次自发的规模巨大的闯关东潮。
材料四 (山东移民的到来使关外)土宜稼穑,收获之多既倍于他省,粮价之贱亦丰于内地……山东人励精克己,商人互通缓急,恰如一大公司,其各商店则似支店,互相补给商品,以资流通。而在金钱上尤能融通自在,故虽有起而与之争者,终不足以制之也。满洲人及俄国商人固无论矣,亦退避三舍,不能与山东人抗衡。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概括晚清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人移民关东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个时期山东人移民关东的性质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山东人移民关东的影响。
2012-04-19更新 | 7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抗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441海)。元佑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M(今胶州),元佑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琲、镇铁等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朝时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社会产生的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的具体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的含义及“爆炸性的影响”对东方产生的影响。
2011-07-11更新 | 9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材料三: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宋元时期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
(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东亚经济圈的发展状况是什么?结合材料和19世纪中国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任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010-05-31更新 | 5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10 . “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1984年8月1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进一步发出号召“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
(3)自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其具体史实。
(4)联系材料一、四,请结合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乾隆帝决定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是清政府何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宁波帮”企业的发展在近代遇到的主要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5)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
2010-04-15更新 | 6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怀化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综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