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 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从此可见,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
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魏晋时期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晋书·食货志》
(北魏孝文帝时)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魏书·食货志》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谢灵运《山居赋》
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
C.政府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D.商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后期,河南、山东和直隶都成为棉产区,这些地方农民产的棉花,一般都不用于家庭纺纱织布,而是流向市场,再经商人转贩至南方的纺织区,而他们再到市场上去购买南方纺织的布匹。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和手工业互为市场
B.农副产品商品化的趋势
C.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已形成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2019-04-03更新 | 926次组卷 | 19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C.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并,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018-05-08更新 | 55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