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三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观念?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2019-07-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3)材料三表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该政策有何影响?
2019-04-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2019-04-09更新 | 76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重点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具有爱国热情,为报效朝廷,常常参与朝廷的平叛与防务活动,捐钱出人都比较踊跃。在国家危难之时,晋商常常直接参与国家的军事行动,保家卫国。晋商的爱国情怀还表现为力争主权。清末,晋商的标号名声逐渐开始衰落,但是他们并没有以此而萎靡不振,依然和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全心全力,与想独霸矿权的外国商人(主要是英国商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抗争,始终不屈不挠,最终从英商手中赎回山西煤权,保护了山西的煤矿资源,同时,晋商还舍利取义,回报社会。很多晋商在创业经商积累一定财富之后都会伐善行施、购药治病、架桥修路、接济孤寡、扶持穷苦等。

一指

——编自廖启云、李忠民《晋商责任意识的基本内容探析》

材料二   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追文明进步,出产丰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东集团等知名全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其不巧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商人如何“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农业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3)据材料三,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五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4)据材料四、五,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5)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等。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金融业务。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典当、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外商在1845年将银行公司植入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末,外国银行不仅经营对清政府的贷款、而且操纵中国外汇市场,直接控制了中国金融业。受西方证券的影响,187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了首张公司股票。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亦中亦西”的中国通商银行,民族银行公司由此产生。1904年和1908年清朝借鉴英日等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经验,设立了户部及交通两家国家银行。1903年后,清政府设立商部,对银行、保险立法,赋予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的职权;规定户部为银行的监管机关。晚清的72年间,中国发生过13次较大的金融风潮。其中1910年上海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无力管理金融市场,社会陷入混乱。

——摘编自孙建华《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金融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对其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发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

——摘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江南市镇兴起的条件。

2018-11-23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8-11-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商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