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和明朝初年,运官米的海船叫作遮洋浅船,小一点儿的叫作钻风船(即海鳅)。这种船的航道仅限于经由长江口以北的万里长滩、黑水洋和沙门岛(今黄海和渤海区域区域)等地方,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大的风险。制造这种海船的成本,还不到那些出使琉球、日本和到爪哇、笃泥(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加里曼升)等地经商的远洋海船的十分之一。

—整理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

编织业原料多种多样,如竹、萁柳、芦苇、麦秸、稻草、席草、藤等。地无分南北,原料所在多有,人无分男女老少,均可从事编织。编织业实为除棉纺织之外,发展最为普遍的农民家庭手工业。

编织品物小利微,然品种繁多,用途广泛,需求量大,对农民生计大有裨益。有些农民自己种植原料。家中劳动力又多,其编织收入就会超过农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时期近海与远洋两类海船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前期农民编织技术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封建政府的经济政策。

2018-07-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一五0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摘编自《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

—摘编自《敢为人先新闽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列出具体史实。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

2018-07-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徽商在鼎盛时期散布于全国各地,以致有“遍地徽”之说。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商有的从事长途贩运,有的落户异乡就地从事交易活动。明初,朝廷在延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率先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在他们的资助下,书院众多,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学术更加繁荣。

——摘编自何定俊等《徽商历史作用初探》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商人组成商业公司,当时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阿尔贝蒂、佩鲁齐和美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当时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是“尽量不要使你的钱成为死钱”,“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文艺复兴中后期,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

——摘编自陈华东《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商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经营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看待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社会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5 .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新儒学影响下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特点。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依据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6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评价》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018-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中国: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荷兰: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整理自任新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飘移轨迹与建设经验》

材料二:1941年2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在《生活》上发表题为“美国世纪”的社论。他说,“美国世纪”必须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

——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
8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2018-04-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大公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解读“重商型农业模式”的含义,指出这种模式是否成为汉代经济的主流?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018-03-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