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清朝统治使中国丧失了250年,而关键与西方的时间落差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康乾盛世的提法是错误的。”

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评议。

2018-06-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完成:

(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图3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8-06-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十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宋朝时期的中国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2018-06-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人状况:

(1)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2)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3)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4)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4)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材料四】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回答:

(1)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的婚姻观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发展特点?

(2)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认为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于探究英国工人的状况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近代英国工人发展的何种特点。

5 . 某高中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广告中的唱卖

(1)根据卡片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现象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卡片二表格中的生活

(2)卡片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卡片三图片中的物价

(3)参考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法币不断贬值、人们生活日益艰难的原因。

卡片四史料中的物种

(4)卡片四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6 .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图二所示的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图三2002年1月1日,是3亿欧洲人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从那天起,不管他们讲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货币———欧元现钞。

(3)欧元的出现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欧元诞生前,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过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2018-05-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7 .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经济的认识。

8 .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主要反映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2018-04-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题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