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除了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之外,政府不对商业活动进行更多的干涉……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

——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也实行过对外开放,不过那时只能是对前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没有多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胡伟国《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都城长安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
(3)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3 .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漫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全国比较著名的都市有20个左右,分别分布在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楚越、巴蜀等地区,大多数集中在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中下游一带。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也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其交通便利,是西北与巴蜀和内地贸易的枢纽,又是与西域通商的中心。《三辅黄图》记载,长安城中有9市,6市在道西,称西市;3市在道东,称东市。市有专职官员市长管理。商人往来各地十分活跃,所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除了经营冶铁、煮盐、酿酒、造醋、制酱、屠宰等业外,还有大宗贩卖粮食、薪藁、竹木漆器、铜器、马牛羊猪果菜、狐鼯裘、船车等等货物。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下令撤除坊墙,允许沿街开设店铺,实行“街市结合”的城市体制。城市店铺日夜经营,有早市、晚市和夜市。日市结束,夜市又开,“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而供市人聚会娱乐的酒肆、茶楼、匀栏、瓦舍,夜间依然营业。

——摘编自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的主要依据。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职能和性质两方面比较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都城纪胜》记载:“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敬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商品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9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 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 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一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   三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


一摘编自张海鹏等主编《中国十大商帮》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10 . “重农抑商”虽然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済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依然取得一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开始,出于学习经商之道,适应商海竞争的需要,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即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明代程春宇的《士商类要》、李德晋的《客商一览醒迷》,到清中期吴中孚的《商贾便览》,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阶》《贸易须知》及至清末杨树棠抄本《杂货便览》等等,为数众多的商书,所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商书大多出于当时人之手,有的还是商人根据商业的实际需要,自己动手而编纂。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书及研究情况介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书”出版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2020-08-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