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钱锺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要说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说明理由。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朝鲜、日本的“乐浪道”。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当时皇帝及相当一部分大臣认识到“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山西商人商业活动的特征。
2023-11-2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二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8-03-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知识,这一时期的商业管理还有哪些特点?

(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8-02-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验题2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1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五代是草市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的草市上除农户出售自用有余以调配余缺之外,城市市场出现的珍玩宝器等奢侈品亦充斥其间。草市的数量和种类与前代相较也有增加。一些草市则分布在茶山附近,形成所谓茶市。与茶市类似者还有“鱼市、药市、桔市、莱市”等类。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大量涌现。以特殊商品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草市也较为普遍。伴随这些专门化草市的繁荣,其经营范围突破了单一产品的限制,交易范围不断扩大。隋唐时期草市发展的特点之一为江南草市发展迅速,北方草市兴起滞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城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内部泾渭分明的坊市界线被突破。商业活动范围由市伸展至坊,坊内店铺不断增加,营业不再受时间限制,夜市出现并迅速扩张。城市内部坊市店铺林立,发展为商业中心。

——摘编自冯兵《草市:隋唐五代乡村市镇化的历史典型》

材料二   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工业在江南市镇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过农业。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国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中国生丝出口量突破10万担,主要来自江南的市镇。江南市镇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的精良,使得欧洲国家的手工棉纺织业相形见绌。从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镇起步的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导致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的早期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并为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纺纱织布业带动了市镇的染布业、踹布业的发展。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随着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市镇上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踹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五代草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市镇与隋唐五代相比有哪些新变化,并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土地交易频繁,草市、集市遍及各地,内外贸易限制大为减少。以李靓、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提出“义利双行”的主张。发展经济,扭转贫弱是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愿望。为巩固政权,政府的政策导向也避免与社会对立,在民事、经济立法上与前代相比有较大改变。“官中条令,惟(土地)交易一事最为详备”,并规定卑幼未经尊长允许,典卖土地无效。关于遗嘱继承,条款复杂,序列完整,还出现遗嘱继承的真实详尽案倒。法律禁止各级官府借口官需勒索商人,强买强卖;禁止以公务为名,阻滞商旅,盘剥商人。市舶司在外商往来之际,慰劳送别,成为条例;鼓励外商投诉不法行为。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


(1)分析宋代民事经济立法改革的背景。
(2)概括宋代民事经济立法内容的特点,并说明民事经济立法改革在经济上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运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建都的开封,有几条水路:绕西北而过的黄河、下东南而去的汴河、出西南的惠民河及接东北的广济河,这几条河唐代便有,只不过因社会纷乱淤塞了,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惠民河主要输送河南、淮北各府州向京师提供的粮食。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一带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黄河主要输送来自陕西诸州的物资。而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淮南路、荆湖南、北路)的漕粮百货,均由汴河运往京师,数目以百万石计,而其他几条仅以十万石计。所以宋人把汴河看作国家的生命线,即使是皇帝,也不敢懈怠。

因为汴河的水是从黄河分流出来的,难免使汴河淤积。为了保证汴河拥有一定的水量,就必须常常疏浚,宋初是每年一次,而后是三五年一次,到最后竟然有20年没有疏浚。后宋人几经改革,最后采用了堵上黄河来水口,导引汴口附近的洛水入河的方法,才暂时解决了汴河水浊的问题。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承载的帝国》

材料二:晚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通航,运行了2000多年的漕运也成为历史记忆。

——摘编自胡梦飞《辉煌与没落明清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运河漕运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晚清京杭运河漕运衰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