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恰在此时,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欧洲各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涉及所有工农业商品、持续约一个世纪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在这场通货膨胀中,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普遍上涨3倍左右,英国、法国、德国物价从16世纪中期开始上涨两倍左右。这大大削弱了欧洲各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二   白银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流通。“用银始于闽、粤,而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万历时给事中郝经说:“今海内行钱,惟此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白银的广泛流通,大大增强了交换手段,对商业的繁荣无疑会有巨大的推动。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9-09-05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引发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还产生了海神妈祖崇拜,占城稻种由丝路传入中国,因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摘编自司徒淌纪、许桂灵《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3世纪末历泉州时,盛赞那是ー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大都市。唐宋以来,作为“天下货仓”的泉州制桐港,与东亚的高丽、日本,南亚的南洋诸国,以及波斯、阿拉伯半岛及东非地区,都有商船贸易往来。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输送茶、丝绸,中国工艺技术,通过民间互动传播儒家、道家思想。海上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许多国家崇尚中国器之风盛行,日本和英国先后形成茶道文化和下午茶文化。

——摘编自林华东《利益驱动,文明交汇——海上丝路的文化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居止”于“蕃坊”,并允许外商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中学历史教案参考资料》

材料二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试论明清两代海外贸易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19-07-03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 . 货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战国各国货币


交子                                 开元通宝                       银元

材料二: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

材料三:新中国的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共发行7种面额,分别是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图案分别是1元券女拖拉机手,2角券武汉长江大桥、2元券背面石油矿井、5元券背面露天采矿等。

材料四:1999年10月1日始,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有八种面额,分别是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

材料五:2002年1月1日对3亿欧洲人来说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欧元货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标志着欧元时代拉开帷幕。拥有近3亿人口的欧元区将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9.4%和世界贸易的18.6%。与此相比,美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9.6%和世界贸易的16.6%;日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7.7%和世界贸易的8.2%。欧元将成为除美元外新的全球主导货币。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演变。
(2)人民币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分别指出材料三、四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经济状况。
(3)据材料五,欧盟为什么实行统一的货币?其统一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秦朝和欧盟的货币统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9-07-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七 经济全球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以前相比,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019-06-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馆和商会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间自发组织,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材料一   会馆是中国民间的自发组织,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都设于北京。每三年在京举行一次科考会试,每科应试的人数众多。为方便这些人的食宿,各地在京官员,商人等共同资修建房舍,专门接待本乡本土的举子,此即为会馆。受此启发,工商各行业为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业会馆。明中叶以后,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据王日根《中国会馆史》等

材料二   商会是由商人组成的合法团体。中国商会出现于20世纪初,在1912年后迅速发展起来。下表反映了1912-1918年全国商会数目及其会员数。

年份

商会数目

会员人数

1912

794

196636

1913

745

192589

1914

1050

203020

1915

1242

245728

1916

1158

193314

1917

1148

206290

1918

1103

162490

——据【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据1949年的统计,北京有会馆建筑550余处。到了今天,除少数会馆还保存得不错,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外,多数已经成为居民大杂院。

——据《北京会馆寻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兴盛的原因,并说明其性质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商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并说明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天应如何对待上述会馆和商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材料二   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何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转变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2019-08-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三明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培优补差材料题 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