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沿海地区(江南和东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中国与海外地区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在沿海地区,一批贸易港城市和市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内陆和海外贸易网络体系逐渐形成。特别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群体的崛起,以及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积极的市场拓展活动,使一个极具特色的区域市场——近海市场——兴起。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近海市场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宋代与海外经济联系加强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2022-05-3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乾隆末年到嘉庆后期,汉口镇两度发生大火,前一次“失火烧粮船一百余艘,客商船三四千只,火两日不息”,后一次“延烧三日三夜,约计商民店户八万余家,不能扑灭”。“汉口镇火”从侧面反映了汉口
A.便利的水路交通促进商业贸易的繁荣B.成为典型的内河型商业市镇
C.开始由传统市镇向近代商业都会转型D.开埠使其成为转口贸易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道光年间周村重修山陕会馆(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时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的华北地区
A.经济优势明显B.商业格局变动
C.统一市场形成D.区间贸易活跃
2022-05-23更新 | 29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泉州发现了雕刻有阿拉伯文字和汉字的“潘总领”墓碑。“总领”为南宋掌“措置移运应办诸军钱粮”之官,墓主是被授“总领”的阿拉伯人。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因贸易有功,被授官“承节郎”。这说明当时
A.政府实行奖励外商政策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泉州经济政治地位上升D.泉州港的城市功能增强
2022-05-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商周时期商业或手工业全都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时期,在某些官府商业存在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同时一些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上述变化
A.使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非常繁荣B.有利于瓦解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者地位D.促进新兴商业阶层地位持续走高
2022-04-29更新 | 1641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

——漆侠《宋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倡“农、虞、工、商”诸业并举;指出富家和富国并无二致,主张以商富国富家;经商是财富积累的有效手段,并鼓励每个人要尽其所能去求富。这反映了
A.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汉政府对工商业的管控
C.汉初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D.司马迁重商主义的思想
2022-03-16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越国攻灭吴国后,变易姓名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这说明该时期
A.诸侯间商业贸易开始兴起B.南方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D.区域位置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甘著、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手工业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势力雄厚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10 .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反映了此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市镇兴起D.工商皆本思想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