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学者指出,明代“抑商”政策仍旧存在,但经日浸月食,已成强弩之末,而“通商”之意已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操作层面,贯穿于明代多项经济社会制度。至迟到万历时期,“通商”政策正式确立。所谓“重商”只不过是“通商”的构成内容和表征而已。据此可以推知
A.明代商业地位得到政府肯定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废除
C.通商是重商的表现形式之一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2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其中黄河流域的货币使用情况表明该地区
A.社会稳定农业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C.经济发展地域特色鲜明D.经济重心地位丧失
3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2021-01-13更新 | 1030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代诗人董嗣杲在《蔷薇水》(蔷薇水,一种香水)中写道:“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有诗曰:“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这两首宋诗
A.反映了市坊制度的废除B.体现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反映了城市夜市的繁荣D.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5 . 明朝前期,市场上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明政府仍然坚守明初建立的宝钞制度,禁用金银交易。这反映出,明政府
A.竭力维护对经济的控制权B.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C.认为纸币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D.放弃世界市场的主导权
6 . 隋唐时期大运河经过洛阳,安史之乱后大运河疏于修缮,以至于河道近乎荒废,元朝统一后统治者在隋唐大运河河道的基础上进行了“截弯取直”,使得大运河改道山东。大运河改道主要源于
A.原有河道的阻塞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降低了运输成本D.政治中心的转移
7 . 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是昭武九姓。他们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者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石、米、史、何、穆等姓。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在文化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等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造纸术传入西方。由此可见
A.丝绸之路是由汉族商人控制的贸易之路B.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商品应是丝绸和瓷器
C.昭武九姓是中国与西方进行交往的中介D.昭武九姓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贸易
2019-12-24更新 | 306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末清初,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的民营工商业特别发达,被称为“天下四大镇’。清代前期,不少有眼光的富户纷纷“遣子弟学工艺、佐懋迁(懋迁:贸易)”于此,使其点为四所巨大的“工商学院”。据此可知,当时的四大镇
A.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较为显著
B.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宽松
C.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
D.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2019-06-09更新 | 5476次组卷 | 6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些表明江南地区
A.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B.农业完全商品化
C.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