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记载

出处

宋国一庄姓商人开了酒铺,他“升概甚平”(称酒公平)“遇客甚谨”,还把酒铺招牌挂得很高,以招徕顾客,多做生意《史记·货殖列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史记·田单列传》
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
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
2 . 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 单位:%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1368—1398(明太祖)

78

12

10

1398—1402(明惠帝)

31.8

50

18.2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450—1456(明代宗)

0

90

10

1457—17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
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次数
洪武至宣德年间42宝钞27、布12、稻谷1、银1
正统至弘治年间123布31、稻谷3、银89
A.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
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