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2023·河南驻马店·二模
1 .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东角楼街巷是一个图书交易场所,“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据此可知(     
A.城乡经济联系较密切B.草市经济已相当发达
C.政府放松对经济控制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023-09-01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第三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2 . 据宋朝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街道上开设了许多店铺,有些店铺越开越大,侵占了街道,到宋徽宗时,官府要向这些店铺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宋代(     
A.城镇商业走向繁荣B.商业发展打破空间限制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抛弃
3 . 如表是有关唐宋城市变迁的记载。由此推知(     
记载出处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
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都城的夜市经济出现B.商人政治地位提升
C.政府的市场管理弱化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2022-07-09更新 | 1081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
4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

——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三   北宋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断崛起。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前代相比,宋代“市”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朝“市民文化”的表现形态。
2022-12-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协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广志绎》记载,河南的汝宁府(治汝阳县),是豫南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南北货物充盈,商业贸易活跃,逐渐发展为该地区经济中心。这反映了
A.专业分工出现B.抑商政策松动C.市镇经济繁荣D.农耕经济衰退
2022-02-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 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 )
A.边境地区榷场繁荣的景象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D.商帮出现促进了宋代经济繁荣
7 . 草市在我国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史料记载“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故名之,后乃扩大为定期集市。”材料表明草市
A.是专门买卖秣草与燃料的场所B.拓展了商业活动的空间
C.其出现说明坊市制度瓦解D.都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
8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等;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枣、砂团子之类。向晚卖头面、冠梳、珍玩、领抹之类。东去则徐家瓠羹店,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据此可知汴京
①市场交易较有规律②开始出现饮食服务设施
③商店商品种类繁多④技艺演出有固定场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四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9-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类……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摘编自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的商业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2021-08-14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