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戍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乾隆二十七年《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市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宋代市镇相比明清城市发展出一种怎样的新道路,指出苏州城市变化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ニ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カ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0-21高三上·山西晋中·期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是中国古代所罕见的。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与前代主要作为宫廷娱乐项目和军事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相比较,唐代体育已趋于大众化。足球用球和球门已与现代足球非常接近,除两队角逐、竞争胜负的踢法外,还适应不同参与者产生了其他踢法。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门运动项目。

——摘编自黄中安《论唐代的体育活动》

材料二宋代体育运动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宋代体育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体育活动在发展中,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宋代体育出现了《角力记》《丸经》等总结性的专著。

——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体育运动发展的异同,并指出宋代体育活动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体育运动发展的意义。
2020-12-05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广东卷)
4 . 园林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私家园林主要是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连,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的园林。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的场所。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

——摘编自祝建华主编《中外园林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的平面是严整对称的,庭园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或分主、次轴,甚至还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区域平行,或呈放射状。尽力使中轴线富于变化,各种水景,如喷泉、水渠、跌水、水池等,以及雕塑、台阶、挡土墙、壁龛、堡坎等,都是轴线上的主要空间序列设计及装饰,有时以不同形式的水景组成贯穿全园的轴线。

府邸或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十分雄伟、壮观,给人以崇高、敬畏之感;或设在中间的台层上,从府邸中眺望园内景色,出入方便,府邸在园中这种亲切宜人的尺度,给人以亲近之感;或由于庄园所处的地形、方位等原因,府邸设在最底层,重在序列设计。庄园中有凉亭、花架、绿廊等,设置拱廊、凉亭及棚架,既可遮阳又便于眺望。

——摘编自祝建华主编《中外园林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时代精神是如何在台地园中体现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是一个众多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了城市职能也发生了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刘文帝时,王玄谟论及彭城形势“南界大淮,左右淮汴,城隍峻整,襟卫周固。自淮以西裹阳以北,经途三千,达于齐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

一一摘编自顾祖禹《论史方舆纪要二十九》

材料二   现在我们在城里见到的大街小巷的名称,有些在宋代就有了,都是以不同的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与主要市区有一个吴山,吴山境内有几十个庙,叫鲁班庙……每个庙的名字都意味着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地区也因此而闻名。

                                                                        一一摘编自吕振羽《中国历史讲稿》

材料三   清末民初的扬州,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批重要的现代脑力劳动者,形成了专门职业阶层,这是扬州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象征,包括教师、律师、医生、编辑、记者、作家等职业人员已有一定数量。当然,黄包车夫、挑水工、轿夫、船夫、女佣等在当时的职业中也占一定比例。

——摘编自朱煜《扬州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城池所起的主要作用。
(2)材料二中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在宋代出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城市职能的变化。比较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指出扬州人口构成比例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