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明朝人王圻曾言:“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人贡,不许互市矣。”这表明,在明代朝贡贸易中(     
A.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B.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
C.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D.政府积极招徕各国人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时期,匈奴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同时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域外。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公元前101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今新疆轮台和库尔勒西南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摘编自孙玉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二   朝贡制度自先秦社会就已萌芽,发展至明朝时则进入鼎盛时期,直接表现在贡国数量的增多及朝贡活动规模的扩大。永乐二十一年(1423),出现了南渤利、苏门答腊、阿鲁、满剌加等16个国家,多达1200多人的朝贡使团来明朝进行朝贡的宏伟景观。但随着明朝倭患不断,由明入清的王朝更迭,朝贡制度出现危机,到清末,朝贡制度最终解体。

——摘编自陶继波、那日呼《繁荣、危机与衰落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

材料三   “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这是指“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对民族稳定及社会和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的,我国会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古丝绸之路创造社会财富、联系东西方贸易的作用一样,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一样,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朝贡制度进入鼎盛的历史事件,并说明朝贡制度危机出现对明清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的新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丝路精神的本质内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清理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钱币、丝绸,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20198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1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说明“南海一号”对研究南宋历史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实行“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来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岁币”“岁赐”“岁贡”反映了双方关系。其中“岁贡”的对象是
A.辽B.西夏C.金D.吐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郑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
A.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B.致使中国逐渐丧失远航动力
C.直接导致闭关锁国政策出台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我国古代社会的对外贸易,多带有政治性色彩。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思想观念保守B.防御外来侵略,维护统治的需要
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D.交通不便
7 . 南宋朝廷为提高海外交通能力,促进经济外交,采取“饶税”政策,规定出海商船“若在五月内回舶,与优饶抽税;如在一年内,不在饶税之限;满一年之上,许从本司根究”。该政策客观上
A.刺激了造船和航海技术提高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C.使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税源D.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现在是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时期。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
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2019-06-11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七十六届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中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西段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由此可知
A.唐朝的繁荣强盛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
B.丝绸之路西段开通推动了中外交流发展
C.开明兼容的政策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
D.唐代对外交流为世界文明做了重要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