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而扬。”由此可见,此时齐国(       
A.交通发达尽享地理优势B.成为中原地区经济中心
C.变法在各国中最富成效D.社会经济有了重大发展
2 . 战国时期,燕国刀币的出土范围涉及燕国本国及赵国、中山国、齐国、朝鲜等地,出土量巨大,而且往往与尖足布、方足布、赵刀、齐刀、环钱等同时出土。这表明当时(     
A.各国货币制度异常混乱B.北方诸侯争霸比较激烈
C.燕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区域经济交流较为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出土于安徽淮南的青铜器鄂君启金节,该金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金节上的铭文规定了免征数额、运输范围、年限时效以及禁运物资等。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楚王与鄂君的政治经济关系依然严格B.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C.江淮流域已出现大规模长途贩运贸易D.青铜铭文成为最早的成熟汉字
2023-02-01更新 | 28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材料可以说明
A.儒家思想鼓励参与商业等经济活动
B.商业竞争激化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诸子百家兴起
D.商业活动有助于思想文化发展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有一定的范围,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长、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钰三百声而众以散。

——据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整理

材料二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请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抚州“金船陶户,大振皆农民”。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渐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有的成为学派重镇。

——据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三,回答“草市”与“市”的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的意义。
2021-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由宗法血族组织降为个体家庭,再加上较为自由的迁移、择业条件,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能以私有者的身份进行竞争,从而使私营工商业有了相当长时间的自由发展。一些诸侯国统治者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修筑道路,对商业和商贾采取了筅络扶持的立场,积极推动各地物产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工商业者在市场竞争中,竭尽聪明才智,“设智巧,仰机利”,能够“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分析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货物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以求得最大的利润。总之,此时的商品经济与封建自然经济相适应,是农本经济的补充。

——摘编自杨师群《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展原因新探》等

材料二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于公元5世纪末实行了均田制等措施,把北魏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商业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发展与繁荣。平城与洛阳等地的市场繁荣,户口般盛。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内设有多个商业区,有洛阳大、小市和四通市,还有通商、达货、准财等十里。大批胡商纷至沓来,“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东罗马帝国),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农村中的商品交换活动也逐渐兴盛。自耕农经济相当活跃,农民有一些剩余生产物要出售,也有一些购买力换回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摘编自张旭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的曲折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7 . 据考古发现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如陶尊、铜爵等,且成套用于随葬,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礼乐制度已经建立B.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C.阶级分化国家产生D.私营手工业的发达
8 .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2020-11-20更新 | 476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身份得以确认,并取得了与士、农、工同等的社会地位,其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商业是富国强兵的基础
C.农业生产发展非常缓慢D.抑商政策尚未成为共识

10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概括先秦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蒲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到宋代商品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客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3)依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4)综上,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