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发展推动商人地位变化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商人政治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2 . 据考古发现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如陶尊、铜爵等,且成套用于随葬,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礼乐制度已经建立B.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C.阶级分化国家产生D.私营手工业的发达
2021·江苏·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时,齐景公以晏婴之宅近市,每天脏乱嘈杂不堪,“欲更晏子之宅”。晏婴自谓“小人”,拒绝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这一现象说明
A.贵族热衷经营商业B.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
C.城市坊市界限打破D.市场交换便利齐人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时期,郑国曾以政府名义与商人立有盟誓:商人不能背叛国君,国君们也不强买强夺商人的货物;商人们有利市宝货,国君们也不得预闻。这可以说明
A.春秋时期商人地位不断提升B.商业的发展决定了争霸形势
C.经济发展冲击了宗法分封制D.商业发展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2021-04-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2020-11-20更新 | 476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臧文仲,因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而被斥为”不仁”之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也因从事货殖活力而被指责为不安本分。该现象
A.是产品经济日益活跃的反映B.反映了私商成为商人主体的现实
C.反映了政府抑商的政策导向D.背离了春秋时期的主流价值取向
7 .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立下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匈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由此可见,当时的郑国
A.重视儒家伦理道德B.商业与政治联系紧密
C.商人群体地位卑下D.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0-08-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从商,后世商人尊称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D.在瓦子参与娱乐活动
2020-04-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注:奢侈华丽)。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先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经济理论

人物经济主张评价
亚当·斯密—1790)在自由竞争环境下,人们凭借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着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凯恩斯—1946)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投资,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战后资本主义救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1)归纳材料一管仲的经济主张,并分析其理由。
(2)分别概括材料二的两种经济主张和产生的背景。
(3)结合史实理解为什么邓小平评价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4)请你提炼上述材料其中蕴含的主题并结合材料史实进行简要论证。
2020-03-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2020-03-06更新 | 1314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