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一   

世界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时间区域/国家GDP总量百万美元GDP 比例世界百分之 (%)
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2682026.2
罗马帝国2200021.5
西欧1111510.8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八年
2655022.7
西欧(中世纪)101658.7

(注:数据来自于相关参考文献。和其他一切对历史上的经济数值之评估一样,相关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准确,仅供参考。)


问题
(1)结合所学,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

材料二   

时间区域/国家GDP总量百万美元人均GDPGDP 比例世界百分之 (%)
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6180060025
英国28157141.1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9600060029.2
英国60079741.8
1700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8280060022.3
英国1070912502.9


问题
(2)观察中国与英国在1500—170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状况,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时间区域/国家GDP总量百万美元人均GDPGDP 比例世界百分之 (%)
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22860060032.9
法国3843411355.5
英国3623217065.2
日本207396693
德国2634910773.8
美国1254812571.8
1870年大英帝国26500024.1
清穆宗同治九年18974053017.2
英国10017931909.1
美国9837424458.9
俄罗斯帝国836469437.6
法国7210018766.5
德意志帝国7142918396.5
日本帝国(明治时代)253937372.3
1913年大英帝国57040621.1
美国517383530119.1
中华民国2413445528.9
德意志帝国23733236488.8
俄罗斯帝国23235114888.6
英国22461849218.3
英属印度2042416737.6
法国14448934855.3
日本帝国(大正时代)7165313872.6


问题
(3)观察材料三,阐述1820至1913年间数据变化的特征和原因。
2019-11-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读《汉代全国商业都会统计表》(数据源自《史记·货殖列传》,除长安外)这表明当时

①黄河流域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区域
②南方的商业发展不如北方
③商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关中地区是商贾活动的中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1-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统计,先秦文献中涉及商业管理类的词有57个,《史记》《汉书》中仅有31个。汉代关于商业管理的词,绝大多数都是新产生的,如“平准”“均输”“专卖”“算缗”等,只有少量先秦的词得以保留,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汉代
A.国家经济政策调整B.社会正统观念发生转变
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茶叶、陶瓷、漆器、金银器皿、铁金属器和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包括中国内地对西方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皮毛和棉花、蔗糖等生产技术的需求。就中国来说,丝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正是因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在域外通商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其既能满足统治阶级特殊的消费性需要,还能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封建国家对奢侈品贸易的态度及采取的政策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兴衰存亡,这也是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之一。

——于倩《古丝绸之路贸易规律探析》

材料二   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橄榄、葡萄等水果带到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经济关系。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杨和平《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研究二题》

材料三   在17世纪中叶,利物浦的人口不到4000,一年上交的船税只有可怜的12英镑。1709年,利物浦的第一艘运奴船从非洲向美洲的巴巴罗斯种植园运送了200多名奴隶,获利4000多英镑。此后,利物浦逐渐成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大的贩奴港口。它的城市人口在70年间翻了7倍,18世纪末上缴的船税达到了60多万英镑。根据英国史学家的统计,在1795年,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占到了英国奴隶贸易的62.5%,占到了欧洲贩奴贸易总额的40%,按照英国人自己的说法,利物浦这座城市“没有一块砖不渗透着奴隶的鲜血”。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04-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A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