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材料二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在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陆上丝绸之路阻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022-05-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已经出现夜市。当时,夜市数量屈指可数,呈点状分布于西北、西南边境等地区。交易类型为商贸性夜市,有集市贸易和关市贸易,或以物易物,或货币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各地商人及匈奴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

——摘编自倪根金《汉代夜市考补》

材料二   1984年,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当时有人说:“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

——摘编自王政淇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夜市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城市夜市热潮兴起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7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控制城市商业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长安和临淄等地设工了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作坊的织工常常达数千人之多,并设工官专门管理。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刺绣等丝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啦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民间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020-1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第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

6 . 材料 估税制是东晋南朝特有的一种税制。史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者,率钱一万,输估四百人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从此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纳税),欲为惩励。虽以此为辞,其实利在侵削。”这种估税也就是交易税,有文券的“输估”可称为“契税”,用于大宗或特定商品的交易,零星、分散、不立文券的经常发生的小额交易,称之为散估税。东晋南朝的估税由卖者、买者双方分出,卖者负担3%,买者负担1%。这亲,卖者所负担的3%相当于过去2%税率的一倍半,再加买方出1%的税,纳税的面是有所扩大的。此外,“诸有市易……明从券契”,徐陵说:“吾市徐枢宅,为钱四万,任人市估,文券历然”,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也要付市评估,确定价格,立有文券,据以征税。……对此,东晋甘卓镇襄阳评道:“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南朝萧子良说:“顷市司驱扇,租估过刻,吹毛求瑕,廉查相继。”

——摘编自徐信艳《中国古代流转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东晋南朝估税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东晋南朝推行的估税制度。
2019-05-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圆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日月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备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二 下图为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铸钱。秦半两钱重8克左右,面铸篆书“半两”2字,史称“重如其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用和研究两个角度分析秦青铜“半两”钱母范的价值
2019-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2: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3: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4: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根据材料1,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2)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中国明清之际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2018-04-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材料四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金融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4)概述荷兰、英国和美国分别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发展”?这些调整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2015-07-02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