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2019-01-30更新 | 3312次组卷 | 7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2019-01-30更新 | 2903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安徽卷)
3 .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2018-12-16更新 | 3824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明代后期小说《金瓶梅》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借以描摹现实社会的世态人情,虽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但带有明代后期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明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
A.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社会兴起
B.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社会发达
C.疆域空前广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D.数百年动乱后形成大一统,文化上兼收并蓄
2018-1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018-11-28更新 | 3913次组卷 | 7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①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②军事革命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
③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
④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⑤文学革命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里,东至王江径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9 .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A.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2018-07-27更新 | 14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高一学生李亮在《梦粱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请你判断一下该书作者最有可能生活在
A.汉朝B.魏晋南北朝
C.隋朝D.宋朝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