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A.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变革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2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B.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
C.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
A.东京汴梁成为了国际大都市B.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
C.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
2020-01-09更新 | 617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020-01-09更新 | 8115次组卷 | 1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代中国的“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体现“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扬州
2019-08-15更新 | 272次组卷 | 5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市”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下列有关市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实施物物交换
B.出现于南北朝的民间集市,政府设“草市尉”管理
C.唐代夜市繁盛,并出现商业街
D.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并对市不再监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明代的一些大城市,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在小一些的城市,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通常情况下行政职责从城市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据此,可知明代
A.小城市不再具有政治功能
B.工商业市镇发展繁荣
C.商业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019-05-30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10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2019-05-14更新 | 12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