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宋末元初的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年关时节,临安城(杭州)中“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这反映出,当时
A.临安是最繁华的商业都市B.城市的商业功能开始显现
C.商品经营与民俗文化结合D.市镇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
2 . 《大清律例》规定,“凡官民房舍、车服、器物之类,各有等第。若违式僭用,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笞五十,罪坐家长。”"首告者,官给赏银五十两。若工匠能自首者,免罪,一体给赏。”这反映出清代城市治理的特点是
A.宽严相济B.立法严酷C.注重礼法D.重在监督
2021-06-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缎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其余桥道仿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从中不能得出宋代“市”特点的是
A.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B.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商品种类非常繁多D.“草市”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2021-05-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C.科学技术不断进步D.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21-04-29更新 | 422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6 . “大街小程叫卖食品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市。”上述现象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西汉长安B.唐前期的洛阳C.北宋开封D.清朝北京
7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见当时的商业发展
A.摆脱重农抑商约束B.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C.突破时间上的界限D.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8 . 下表为1893年中国城市的相关情况,由此可知晚清
经济层次首都省都道都府(州)治县治非行政中心合计
首都1326
地域首府1513120
地域都市126208863
大都市19778519200
地方都市1262494101669
中心市镇175811,7212,319
中间市镇1067,9058,011
基层市镇1227,70027,712
合计11960179128737,45439,000

A.实行了行省制度B.市镇经济在全国占据重心地位
C.城市化进程加快D.市镇在城市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0-12-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宋人也开始将镇和市习惯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镇市之称谓。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然宋代官方文献中多称镇市而非市镇。从“市镇”到“镇市”的转变反映了北宋时期
A.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B.政府对市场管控减弱
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沿海港口城市较繁荣
10 . 宋朝初年,政府虽然对东京城商业活动的“侵街”现象进行过干预,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后,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倒,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这一现象表明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监管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D.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