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C.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D.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2 . 城市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由上而下形成的;市镇则主要由于经济的原因,即乡村与商品经济联系的扩大,由下而上形成的。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市镇分布受制于政府与市场
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D.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2019-05-0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清代,新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其中汉口镇和朱仙镇是位处交通枢纽而兴起,佛山镇和景德镇是因生产丝绸、瓷器等产品而兴起,至嘉庆年间,这四镇并称为“四大名镇”。下图是清代“四大名镇”分布示意图,符合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排列顺序的是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2019-05-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面去冗兵,循周、汉故事,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
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
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
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
5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汉朝洛阳
B.唐朝长安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7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是主导城市发展的唯一要素
B.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是城市变迁的根本因素
D.军事需要使地方城镇的效能日益减弱
2019-04-06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卓越班)试题
8 . 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
A.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
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
9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2019-01-30更新 | 3591次组卷 | 8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线上学习考试(3月)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